52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五原郡

五原郡

①西汉元朔二年(前127)置,治所在九原县(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东南黑柳子乡三顶帐房村古城)。辖境相当今内蒙古后套以东,阴山以南,包头市以西和达拉特、准噶尔等旗地。东汉末废。前秦复置,后废。

②西魏改大兴郡置,治所在五原县(今陕西定边县)。辖境相当今陕西定边县、宁夏盐池县及内蒙古鄂托克旗部分地。后又改为大兴郡。

③隋大业元年(605)改丰州置,治所在九原县(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西北西小召乡土城村古城,一说五原县西南)。辖境相当今内蒙古阴山、乌加河以南、库布齐沙漠以北地区。隋末废。


(1)西汉元朔二年(前127年)改秦九原郡置,治九原县(今内蒙古包头市西)。辖境约相当今内蒙古自治区后套以东、阴山以南、包头市以西和达拉特旗、准格尔旗北部地。东汉建武二十六年(50年),匈奴南单于分部众屯此,末年废。(2)西魏改大兴郡置,治五原县(今陕西定边县)。辖境约相当今陕西省定边县、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前旗地。属盐州。隋开皇初废。(3)隋大业三年(607年)改丰州置,治九原县(今内蒙古五原县西南)。辖境约相当今内蒙古自治区狼山、阴山以南至库布齐沙漠地区。隋末废。(4)唐天宝元年(742年)改盐州置,治五原县(今陕西定边县)。辖境相当今陕西省定边县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一带。乾元元年(758年)复改盐州。


猜你喜欢

  • 北野县

    唐永徽五年(654)析歙县北部置,属歙州。治所在今安徽歙县东北三十里竦口村。以在州城北郊为名。大历五年(770)废。古县名。唐永徽五年(654年)置,治今安徽省歙县东北。属歙州。大历五年(770年)废

  • 东胡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北方民族,因居匈奴(胡)之东,被称为东胡。其地南邻燕国,战国后期被燕将秦开击败,北却千余里,燕遂筑长城以拒之。燕长城遗迹在今河北丰宁满族自治县北、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内蒙古赤峰市、敖

  • 街西

    一名西街。即隋、唐长安城承天门街、朱雀街一线以西的街道总称。在今陕西西安市。唐郑谷有《街西晚归》 诗。又称西街。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北。为隋唐都城长安承天门街、朱雀街以西的街道合称。

  • 双下水

    在今广东曲江县西北。《方舆纪要》卷102韶州府曲江县:双下水“在府西五十里。有两涧合流,因名。南流五十里入于浈水”。

  • 光武台

    在今河南项城县西南。《方舆纪要》卷47项城县:光武台“在县(按指今县南老城)西北二十里。光武幸南顿时所筑”。

  • 乌石山

    ①在今安徽和县西北六十里。《方舆纪要》卷29和州:乌石山“在州西北六十里。两山相峙,路经其中, 以石多黑,因名”。②在今安徽贵池市西南。《新唐书·地理志》秋浦县:“有乌石山,广德初盗陈庄、方清所据。”

  • 梅陂

    在今江西万安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87吉安府万安县: 梅陂 “在县西北。《纪胜》 云,和蜀镇有天井湖,今谓之梅陂。阔三百余顷。旧隶龙泉,宋何嗣昌为宰,疏蜀江水,伐石立趾,以捍啮堤之害,百姓至今利赖之

  • 通贤场

    又名国清寺场。即今四川安岳县北四十里通贤镇。清道光 《安岳县志》 卷7: “有场曰通贤,盖以溪名之也。”

  • 忠镇砦

    亦作中镇砦。北宋置,属嘉定府。即今四川峨边彝族自治县。《宋史·高宗纪》: 南宋绍兴八年 (1138),“虚恨蛮犯嘉州忠镇砦”。即此。

  • 甲州

    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筑土城,在今福建诏安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