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华楼
在今云南大理市北,大理古城西南。《方舆纪要》卷117大理府太和县:五华楼“在府治西。唐大中十年,南诏晟丰祐所建,以会西南夷十六国君长。楼方广五里,高百尺,上可容万人。蒙古忽必烈入大理,驻兵楼前。至元三年,赐金修治。今故址犹存,亦曰五华台”。
唐大中十年(856年)南诏王券丰佑建,故址即今云南省大理市西北大理西南石墙基。“楼方五里,高百丈,上容万人。(蒙古)世祖征大理时,驻兵楼前。至元三年(1266年)尝赐金重修焉”(《元史·地理志》)。明初兵燹楼废。
在今云南大理市北,大理古城西南。《方舆纪要》卷117大理府太和县:五华楼“在府治西。唐大中十年,南诏晟丰祐所建,以会西南夷十六国君长。楼方广五里,高百尺,上可容万人。蒙古忽必烈入大理,驻兵楼前。至元三年,赐金修治。今故址犹存,亦曰五华台”。
唐大中十年(856年)南诏王券丰佑建,故址即今云南省大理市西北大理西南石墙基。“楼方五里,高百丈,上容万人。(蒙古)世祖征大理时,驻兵楼前。至元三年(1266年)尝赐金重修焉”(《元史·地理志》)。明初兵燹楼废。
即今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东南蓬洞乡。《清一统志·宝庆府二》: 蓬峒 “领横水等十一砦”。
即今宁夏永宁县南望洪乡附近。《元和志》卷4灵州保静县:“西南至州六十里。本汉富平县地。后魏立弘静镇,徙关东汉人以充屯田,俗谓之汉城,隋改置弘静县。”又作宏静镇。北魏徙关东汉人到此屯垦而置,在今宁夏回族
即今四川云阳县东北之汤溪河。明嘉靖《云阳县志》卷上:东瀼水在“县东一里。自汉中万顷池出,经五溪巡司,云安盐场,入大江”。《方舆纪要》卷69云阳县:东瀼“在县东北,流入云安场,下流入江。以水在县东而名,
三国蜀置,属永昌郡。治所在今云南景洪市境。南朝宋废。产翡翠、孔崔。古县名。三国蜀汉置,治今云南省景洪市。属永昌郡。东晋后废。
即今陕西镇安县南达仁河。《清一统志·商州》“洵水”条下:“大任河在县南一百里,下流皆入洵河。”
在今广东惠州市城西。《舆地纪胜》卷99惠州:苏公堤“在丰湖之左岸。绍圣间,东坡出上所赐金钱筑焉”。
辽置,为益州治。治所在今吉林农安县东北万金塔乡东北西小城子古城。后废。(1)古县名。辽置,治今吉林省农安县东北万金塔附近。为益州治。金废。(2)旧县名。山东解放区设。1940年由盐山县(今属河北)析置
亦称北部湾。指今广东雷州半岛及海南岛以西、越南以东之间的海域。以越南之东京而得名。北部湾的旧称。
①在今山西阳高县西北。《山海经·北次三经》: 碣石之山 “又北,水行五百里至于雁门之山, 无草木”。 《水经·㶟水注》: 雁门山 “雁出其门, 在高柳北, 高柳在代中, 其山重峦叠
在今安徽芜湖县西,为漳河支流。《明史·地理志》 芜湖县:“南有鲁明江,一名鲁港,又有石硊河,俱注大江。”清嘉庆《芜湖县志》卷1:石硊河“在县(今芜湖市)南四十里。源出石硊山,过石硊市合鲁港河入大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