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云门山

云门山

①在今浙江绍兴县南。《水经·渐江水注》:“(山阴)南又有玉笥、竹林、云门、天柱精舍,并疏山创基,架林裁宇,割涧延流,尽泉石之好。”《舆地纪胜》卷10绍兴府:云门山“在会稽南三十一里。有雍熙寺,为州之伟观。昔王子敬居此,有五色祥云,诏建寺号云门”。

②在今福建福州市东南七十里南洋屿。《清一统志·福州府一》:云门山“多松竹泉石之胜。南连芹岩、蒲峰、后湾、石龙诸山,长江绕于前。江中有琴屿、双鱼屿”。

③一名云峰山。在今山东青州市南五里。元于钦《齐乘》卷1:云门山“上方号大云顶,有通穴如门,可容百余人,远望如悬镜”。

④在今广东乳源瑶族自治县北。《方舆纪要》卷102乳源县:云门山在“县东北十里。盘礴高峻,常兴云雾”。山麓有寺名云门寺,五代时,文偃禅师建,南汉赐名大觉寺。佛家称其宗派为云门宗。

⑤又名龙门山。在今四川合川市东北二十里。《舆地纪胜》卷159合州:云门山,“《蜀都赋》云:指渠口以为云门”。明万历《合州志》卷1:云门山“两山壁立, 白云往来, 故名”。《元史·世祖纪》:至元十年(1273)正月,“合剌请于渠江之北云门山及嘉陵(江)西岸虎头山立二戍”。即此。


(1)古山名。又称东山。在今浙江省绍兴市南。唐李白有《送纪秀才游越》诗:“禹穴寻溪入,云门隔岭深”,即此。(2)今山名。(1)在山西省阳高县北部,邻接内蒙古自治区。因山顶云雾环绕,又称戴帽山。山势起伏连绵,同名主峰海拔 1040 米。山上草木丛生,俗有“北岫攒云”之称,为“阳高八景”之一。(2)又称云峰山。在山东省青州市城区南,西北邻驼山。海拔421米。山顶有云窟和云门洞,南北相通,夏秋时常有云雾从中穿过。远望云门洞,如玉镜高悬,故有“云门拱壁”之称,为“青州八景”之一。洞北有二龙泉。山南崖壁上有隋代石窟造像五处。东北麓有明代开凿的万春洞(希夷石室)。北侧悬崖镌刻高7.5米、宽3.7米的巨大“寿”字,为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书。相传“寿比南山”一词即源出于此。东麓有希夷洞,洞内有陈抟枕书长眠石像。 (3)在广东省乳源瑶族自治县城东北6千米。山上流泉飞瀑,巉岩嵯峨,桂花香溢,风光绮丽。山有云门寺,是佛教云门宗之发祥地。参见“云门寺”。


猜你喜欢

  • 沙窝

    ①即今山东惠民县西南大沙窝。1940年2月,八路军在此以数百人的兵力,突破了日伪军三千多人的合围,而且消灭了三百多敌人,创造了传奇式的平原突围战的奇迹。②在今河南淅川县南老城东。《宋史·孟珙传》:南宋

  • 汤塘

    即今浙江金华县西五十里汤溪镇。《清一统志·金华府一》:“明成化中,知府李嗣以其地阻山带水,犷戾难治,因割金华、兰溪、龙游、遂昌四县之地置县,治汤塘,因以为名。”明成化七年(1471)至1958年,汤溪

  • 平城镇

    ①金贞元二年(1154)降平城县为镇,属辽山县。在今山西和顺县西北仪城。贞祐四年(1216)复升为县,改名仪城。②即今山西陵川县东北平城镇。《清一统志·泽州府》 “池下镇”条下:平城镇“在县北十五里。

  • 乌峡镇

    在今广西岑溪县西一里。《方舆纪要》卷108岑溪县:乌峡镇“旧置于乌峡山下。后移于此,改为上里河巡司”。

  • 博和必河

    又作博和弼河。在今俄罗斯萨哈林岛(库页岛) 西北。清光绪 《吉林通志》 卷23库页岛之水: “近混同江口两岸正居岛地之中者曰博和弼河。博和弼河源出英吉申山南麓,西南流,受东来一水,又屈曲西南流入海。长

  • 河咡坎镇

    即今四川井研县西南磨池乡。民国 《乐山县志》 卷1: “河二坎,明时设。距城东四十里。……为通荣县之要道。旧名河咡坎。”

  • 嗹马国

    指今丹麦王国。《清史稿·邦交志》 称“丹墨即嗹马”。

  • 连昌宫

    在今河南宜阳县西六十八里上庄附近。唐显庆三年(658)建。《新唐书·地理志》 寿安县:“西二十九里有连昌宫。”元微之有连昌宫词。

  • 杨公坡

    在今湖南桑植县西北。《方舆纪要》卷77桑植安抚司“雷打崖”条下:“司(治今美坪峒)南为杨公坡,亦险峻,登陟甚艰。”

  • 夷望山

    在今湖南桃源县西南一百二十里沅江中水心崖。《水经·沅水注》:“沅南县西有夷望山,孤竦中流,浮险四绝。昔有蛮民避寇居之,故谓之夷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