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九龙洞

九龙洞

在今贵州铜仁市东四十里锦江南岸六龙山半。洞口西向,高30— 50米,最高处95米, 已探明长度1400米。洞分上、下二层, 由七个大厅、一个天厅和暗河组成。其中一巨型石笋如九龙盘绕。九龙洞之名盖出于此。


在贵州省铜仁市区东17千米的麻龙溪观音山腰。据传古时有罗和尚师徒秉烛探游此洞,七日尚未穷其出处,今游人多于进洞后揽前、中、后三厅之胜而止。长590米,最高处40~70米,最宽处在100米以上,可容数万人。以钟乳石数量之多、形状之奇伟瑰丽而闻名。洞前有一对直径各2.5米的龙眼,间距仅50厘米,一吹冷风,一放热气,十分奇特。洞顶石乳倒悬,层层叠叠,五彩缤纷,有似云海。洞壁间的寿星跨鹤、猴子戏环、喜鹊登枝、天马腾空、仙女散花、巨狮怒吼诸景,惟妙惟肖。厅旁之大小石房,有椅案床榻等物。洞中七根岩溶石柱,顶天立地,簇拥在石林、石花、石幔丛中,高达 20~40米,大可二人或三四人合围。有的像花瓶重叠,有的似竹筒分节。柱身布满了细致的纹饰。中厅暗河上的一根,有九龙盘绕,鳞甲欲动,须爪宛然,洞名九龙,盖源出于此。由洞右侧过甘露泉可至天台山。沿途峭壁小坎,有求子祠、娘娘庙、仙人桥等古迹。


猜你喜欢

  • 西零

    在今青海西宁市一带。《晋书·吐谷浑传》:吐谷浑死,子孙“据有西零已西甘松之界,极乎白兰数千里”。《宋书·鲜卑吐谷浑传》:“(吐谷)浑既上陇, 出罕幵、西零。西零,今之西平郡。”

  • 凌时镇

    在今广西田阳或田东县境。《方舆纪要》卷111田州: 凌时镇“在州境。嘉靖七年,王守仁抚定田州,土目卢苏等因分州地置十八巡司”。其中有“凌时”。

  • 天磁山

    一作天滋山。在今江西萍乡市南。清同治《萍乡县志》卷1:天滋山“在县南长丰乡,距城四十里。尖峰耸插,香入云际”。山中富含煤矿。

  • 仪征县

    清雍正元年(1723)改仪真县置,属扬州府。治所即今江苏仪征市。宣统元年(1909)改名扬子县。1914年复名仪征县, 属江苏淮扬道。1927年直属江苏省。1986年改设仪征市。古旧县名。清雍正元年(

  • 宜黄水

    在今江西宜黄县东。《寰宇记》 卷110抚州宜黄县: 宜黄水 “在县东南二百六十三里。源出黄土岭,沿流合章水,至西津与汝水同流”。《清一统志·抚州府一》: 宜黄水 “在宜黄县东。本宜、黄二水,宜水源出县

  • 金牛山

    ①在今浙江海宁市 (硖石镇) 东南四十三里。《寰宇记》 卷93盐官县: 金牛山,“ 《舆地志》 云: 昔吴、楚之间,金牛出毗陵,奔来此山而没,因名之”。《方舆纪要》 卷90海宁县: 金牛山“高三百丈,

  • 高才坂

    即今福建大田县东北高才坂。元置巡司于此。明嘉靖中移治尤溪县西纪板街。

  • 迪化府

    清光绪十二年 (1886) 改迪化直隶州置,属新疆省。治所在迪化县 (今新疆乌鲁木齐市)。辖境约当今新疆乌鲁木齐、克拉玛依、石河子、昌吉、玛纳斯、沙湾、吉木萨尔、阜康、奇台、木垒、米泉、呼图壁等市县地

  • 思口镇

    即今江西婺源县西北思口镇。清康熙 《徽州府志》 卷1婺源县: 十九都有思口村。光绪 《婺源县志》 卷2: 十九都思口 “离城三十里”。在江西省婺源县中部、古坦水中游。面积122平方千米。人口1.4万。

  • 浯溪摩崖石刻

    在今湖南祁阳县西南四里湘江南岸浯溪。唐代诗人元结作铭,季康、瞿令问、袁滋用不同篆体书写刻石。大历六年 (771),颜真卿将元结作的 《大唐中兴颂》 写成楷书大字刻于崖壁。高3米,宽3.2米,共二十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