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真山
一名五藏山、仙潜山。在今湖北武汉市蔡甸区南。《舆地纪胜》卷79汉阳军:九真山“即五藏山。九仙女炼丹于此”。又,仙潜山“即五藏山。咸通八年改为仙潜山。俗呼为九真山”。
在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中部、索子长河西岸。唐称仙潜山,宋称五藏山,明称九真山。传有九仙女炼丹于此得名,或云因“九峰相向,势如游龙”得名。西北—东南走向,由石英砂岩组成,海拔276米。林木以松、杉、栎为主,药材有党参、木通、牛膝等。山顶九真观遗址建有电视转播台。汉鱼公路从山南经过。
一名五藏山、仙潜山。在今湖北武汉市蔡甸区南。《舆地纪胜》卷79汉阳军:九真山“即五藏山。九仙女炼丹于此”。又,仙潜山“即五藏山。咸通八年改为仙潜山。俗呼为九真山”。
在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中部、索子长河西岸。唐称仙潜山,宋称五藏山,明称九真山。传有九仙女炼丹于此得名,或云因“九峰相向,势如游龙”得名。西北—东南走向,由石英砂岩组成,海拔276米。林木以松、杉、栎为主,药材有党参、木通、牛膝等。山顶九真观遗址建有电视转播台。汉鱼公路从山南经过。
即今河北南宫市东南董家庙乡。明置董家庙堡巡司。
①在今安徽宿州市北。《清一统志·凤阳府》:打鼓山“在宿州北三十里。有三峰倚天,名曰鼓山。山中有声如鼓自鸣,岁则大熟。其东北岭有二泉,可溉田数千亩”。②又名打狗山。即今台湾省高雄市高雄港北侧万寿山。清康
为金代中都城东北郊最大的离宫禁苑。在今北京城内北海公园一带。《金史·地理志》 中都路:“京城北离宫有太宁宫,大定十九年建,后更为寿宁,又更为寿安,明昌二年更为万宁宫。”此后元建大都城即以此为中心建皇宫
亦名大洪山。在今安徽祁门县北五十里。宋淳熙《新安志》卷4祁门县《山阜》:大共山“在县北五十里。高六十仞。与宁国府太平县分界”。《方舆纪要》卷28祁门县:大共山“大共水出焉。山下旧有大共镇,元置。今废”
①南齐置,治所在今广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北。隋开皇十年(590)改为熙平县。②南齐置,属益州。治所在丹棱县东北二十里(今四川眉山县西北)。辖境相当今四川丹棱、洪雅二县及眉山县西部地。北周明帝时改为齐乐
西汉置,为敦煌郡治。治所在今甘肃敦煌市西。《汉书·地理志》 注: “应劭曰: ‘敦,大也。煌,盛也。’” 其说不足据。《山海经·北山经》: “大咸之山……又北三百二十里,曰敦薨之山……敦薨之水出焉,而
古印度。《史记·大宛列传》:汉武帝时,张骞在大夏,“大夏国人曰:吾贾人往市之身毒。身毒在大夏东南可数千里。其俗土著,大与大夏同,而卑湿暑热云。其人民乘象以战,其国临大水焉”。骞遣副使使身毒。
在今青海乐都县东北。《清一统志·西宁府一》:阿剌古山“在碾伯县东北六十里, 与冰沟山相连。山顶宽平可耕,中有鲁班峡”。
在今广西贺县东北开山乡。清光绪 《广西舆地全图》 贺县图: 东北有豪界墟。
即今安徽肥西县治。旧属合肥。清嘉庆《合肥县志》卷3:上派河镇“在城南三十五里”。1949年肥西县迁治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