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乐平县

乐平县

①东汉章帝时改清县置乐平侯国,后为乐平县,属东郡。治所在今山东聊城市西南。三国魏改属阳平郡。北齐省。

②东汉建安中置,属乐平郡。治所即今山西昔阳县。北魏太平真君九年(448)废。孝昌二年(526)又改沾县为乐平县,治所在今昔阳县西南。隋属太原郡。唐属太原府,移治今昔阳县。北宋属平定军。金属平定州,兴定四年(1220)升为皋州,元初复为乐平县。清嘉庆元年(1796)废。1912年复置,属山西冀宁道。1914年改为昔阳县。

③南朝宋侨置,属钟离郡。治所在今安徽凤阳县东。齐属济阴郡。北魏属济阳郡。北齐废。

④本平陆县,南朝宋元嘉中移乐平县于此。北齐改乐平县,属任城郡。治所在今山东汶上县西四十里。隋开皇十六年(596)复改平陆县。

⑤北齐改阳平县置,治所即今山东莘县。北周为武阳郡治。隋开皇初郡废。六年(586)复改阳平县。

⑥唐武德四年(621)置,属饶州。治所在今江西乐平市东洺口。《元和志》卷28饶州:乐平县“南临乐安江,北接平林,因曰乐平”。九年(626)废。开元中复置,徙治今乐平市。元元贞元年(1295)升为乐平州。明洪武四年(1371)复降为县,属饶州府。民国初属江西浔阳道。1926年直属江西省。1992年改设乐平市。


(1)古县名。(1)东汉建初元年(76年)改清县置,治今山东省聊城市西南。属东郡。晋改属阳平郡。北魏因之。北齐废。(2)东晋侨置,治今安徽省凤阳县东南。属钟离郡。北齐废。南朝宋泰始二年(466年)薛索儿为萧道成所败,自石梁走乐平,即此。(3)北齐改阳平县置,治今山东省莘县。为武阳郡治。隋开皇六年(586年)复名阳平县。(2)古旧县名。(1)东汉末分沾县置,治今山西省昔阳县。属乐平郡。北魏太平真君九年(448年)废入沾县。孝昌二年(526年)又改沾县为乐平县,为乐平郡治。北齐移治今昔阳县。隋、唐为辽州治。金兴定四年(1220年)升为皋州。元初复为乐平县。清嘉庆元年(1796年)废入平定州。1912年复由平定州乐平乡析置,治今山西省昔阳县城关镇。1914年因与江西省乐平县重名,改名昔阳县。(2)唐武德四年(621年)析鄱阳县置,治今江西省德兴市银城畈。九年废。开元四年(716年)复置,移治长乐水口(今众埠镇铜山港口)。后迁治今乐平镇,属饶州。元升县为州,属饶州路。明复降为县,明、清属饶州府。1992年撤销,改设乐平市。


猜你喜欢

  • 龙门滩

    ①在今四川长寿县南长江中。《舆地纪胜》卷174涪州:龙门滩“在乐温县龙女镇之下。其滩三级, 每春三月, 众鱼跃而上, 俗因呼为龙门”。②在今四川江津市西南二十里龙门镇南长江中。《方舆纪要》卷69江津县

  • 香界寺

    在今北京市西山支脉平坡山龙王堂西北。是八大处中第六处。创建于唐代。元名平坡寺。明洪熙元年 (1425) 重建,改名大圆通寺。清康熙中,僧海岫薰重修于此,十七年 (1678) 改名圣感寺。乾隆十三年 (

  • 洞口浦

    即洞浦。在今安徽和县南长江岸边。《寰宇记》 卷124历阳县: “洞口浦,魏将曹休、张辽伐吴至此,吴军相望。《水经注》 云: 江水左列洞口。”

  • 塔院寺

    在今山西五台县东北五台山台怀镇显通寺南侧。原是显通寺的塔院,明代重修舍利塔时独立为寺,改用今名。寺内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和藏经阁,舍利塔居中。高大的白塔分外引人注目,人们把它看作五台山的标志。在山西省五

  • 哈喇布拉岭

    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塔拉斯西南。《清一统志·伊犁》: 哈喇布拉岭 “在伊犁西南。库穆什山西二百里。哈喇布拉河发源其地”。

  • 小松水

    在今山西昔阳县南。《方舆纪要》卷40乐平县:“小松水在县南。发源松子岭,东北流入于沾水。”

  • 神溪堡

    明置,属茂州。在今四川茂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67茂州: 神溪堡在 “州东北四十里”。

  • 龙爪驿

    即今四川彭山县北青龙镇。《方舆纪要》卷67仁寿县:龙爪驿在“县北百二十里。水道所经”。

  • 舆定县

    南齐置,属宋康郡。治所当在今广东阳西或电白县境。隋废。

  • 南旺集

    即今山东汶上县西南南旺镇。《清史稿·地理志》 汶上县: 有县丞驻南旺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