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成军
唐、五代方镇名。唐贞元元年(785)改永平军置,治所在滑州(今河南滑县东南八里城关)。领滑、郑(今河南郑州市)、陈(今河南淮阳县)三州。光启二年(886)改为宣义军。五代唐复为义成军。北宋初废。
唐、五代方镇名。唐贞元元年(785年)以永平军节度使更名义成军节度使,治滑州(治今河南滑县东南城关)。领滑、郑二州。光启二年(886年)改宣义军节度使。五代唐同光元年(923年)复名义成军。北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年)改武成军。
唐、五代方镇名。唐贞元元年(785)改永平军置,治所在滑州(今河南滑县东南八里城关)。领滑、郑(今河南郑州市)、陈(今河南淮阳县)三州。光启二年(886)改为宣义军。五代唐复为义成军。北宋初废。
唐、五代方镇名。唐贞元元年(785年)以永平军节度使更名义成军节度使,治滑州(治今河南滑县东南城关)。领滑、郑二州。光启二年(886年)改宣义军节度使。五代唐同光元年(923年)复名义成军。北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年)改武成军。
1948年改新海县置,属松江省。治所即今黑龙江省海林市。1954年划归黑龙江省。1992年改设海林市。旧县名。1948年由新海、五林两县合置,治今黑龙江省海林市海林镇。后历有废置。1992年撤销,改设
即开义县。在今辽宁义县东南四十里开州屯。《辽史·地理志》 宜州闻义县: “世宗置。初隶海北州。后来属。”
即今广东和平县西北之和平河及县南之浰江。《方舆纪要》 卷103和平县 “镇水” 条内: 镇水“又东南合和平水,即浰水也”。
即辑怀城。又名古牧地。在今新疆米泉县。清乾隆《西域图志》卷2迪化州:古木“在州治东北四十里。乾隆二十七年于其地建辑怀城”。
秦置,属南郡。治所在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故江陵县城东北。东汉废。古县名。秦置,治今湖北省江陵县东北,属南郡。东汉废。
1913年改焉耆府置,为焉耆道治。治所即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1930年为焉耆行政区治。后直属新疆省。1954年改为焉耆回族自治区。1955年改为焉耆回族自治县。旧县名。1913年由焉耆府裁府改县,治
即今吉林和龙市东北东城镇(普城)。为金代海兰路总管府故地。集镇名。在河北省石家庄市长安区西部、滹沱河南岸。人口 3250。属南高营镇。战国东垣邑,秦至唐初东垣县、真定县、真定国、常山郡、恒州先后治此,
即今广东饶平县南柘林湾。《明史·李锡传》: 隆庆元年 (1567),“海寇曾一本横行闽、广间。……一本至闽,锡出海御之,与 (俞) 大猷遇贼柘林澳,三战皆捷”。即今广东省饶平县东南柘林湾。
明永乐五年(1407)改大旺宣抚司置,属散毛宣抚司。治所在今湖北来凤县西南三十二里旧司镇。清初改为大旺土司。明洪武六年(1373年)置大旺宣抚司,永乐五年(1407年)降为安抚司,治今湖北省来凤县南旧
金天会八年 (1130) 改奉先县置,属广宁府。治所在今辽宁北镇满族自治县西五里北镇庙。元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