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义州

义州

①南朝梁置,治所在义城郡苞信县(今河南商城县西)。北齐废。唐武德三年(620)复置,治所在殷城县(今商城县西)。贞观元年(627)废。

②南朝梁置,治所在义城郡(今湖北罗田县东六十里)。隋开皇初废。

③东魏兴和二年(540)侨置,寄治汲郡陈城(今河南卫辉市)。北周废。唐武德元年(618)复置,治汲县(今卫辉市)。四年(621)废。

④南朝陈太建十年(578)以原秦州地置,治所在秦县(今江苏六合县西北)。寻废。

⑤隋大业二年(606)改申州置,治所在义阳县(今河南信阳市)。三年(607)改为义阳郡。

⑥唐武德二年(619)置,治所在今贵州凤冈县东三十里。辖境相当今贵州凤冈、湄潭县地。五年(631)改为智州。

⑦唐武德二年(619)置,治所在南流县(今广西玉林市)。五年(622)改为智州。

⑧唐贞观二年(628)改南义州置,治所在龙城县(今广西岑溪县东二十里)。贞观五年(631)废,六年(632)复置。天宝元年(742)改为连城郡,乾元元年(758)复为义州。治所在岑溪县(今广西岑溪县东二十里)。辖境相当今广西岑溪县地。北宋开宝四年(971)改为南义州。

⑨唐开元七年(719)置,治所在洪雅县(今四川洪雅县)。辖境相当今四川洪雅县及夹江县西北地。八年(720)废。因洪雅为义州治,人称洪雅为义州。

⑩五代唐同光元年(923)置,治所在今甘肃华亭县。辖境约当今甘肃华亭县境。后周显德六年(959)置华亭县为州治。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避讳改为仪州。

(11)辽置,属上京道。治所在今内蒙古翁牛特旗西北西拉木伦河南。《辽史·地理志》 永州义丰县:“本铁利府义州。辽兵破之,迁其民于南楼之西北,仍名义州。”重熙元年(1032)改置义丰县。

(12)金天德三年(1151)改宜州置,治所在弘政县(今辽宁义县)。辖境相当今辽宁义县地。元属大宁路。明洪武间改置义州卫。清初废。雍正十二年(1734)复置义州,属锦州府。1913年降为义县。

(13)明永乐十二年(1414)属升华府。治所在义纯县(今越南东南部平省思义一带)。辖境相当今越南义平省部分地。宣德二年(1427)以后入安南。

(14)即今朝鲜平安北道义州。《明史·朝鲜传》:“宽奠、镇江与昌城、义州诸堡隔水相望。”


(1)南朝梁置,治苞信县(今河南商城县西)。寻废。唐武德三年(620年)复置,治殷城县(今河南商城县西)。贞观元年(627年)废。(2)东魏兴和二年(540年)侨置,治陈城县(今河南卫辉市)。北周废。唐武德元年(618年)复置,治汲县(今卫辉市)。四年废。(3)隋大业二年(606年)改申州置,治义阳县(今河南信阳市南)。旋改义阳郡。(4)唐武德二年(619年)置,四年置南流县(今玉林市)为州治。辖境约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地。五年改智州。贞观十一年(637年)改牢州。(5)唐武德五年置南义州,治龙城县(今广西岑溪市东。唐至德中改岑溪县)。贞观元年省入南建州,二年复置义州。五年废,六年又置。辖境相当今岑溪市等地。属岭南道。天宝、至德年间又曾改为连城郡。宋开宝中曾省入窦州。太平兴国初改南仪州。(6)唐开元七年(719年)置。治洪雅县(今县西)。辖境约当今四川省洪雅、夹江县地。八年废。(7)五代唐同光元年(923年)置,治今甘肃省华亭县。后周显德六年(959年)置华亭县(即今县),为州治。辖境约当今华亭县地。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改仪州。(8)金天德三年(1151年)改宜州置,治弘政县(今辽宁义县)。属北京路。辖境约当今辽宁省义县地。元属大宁路。明洪武初废。清雍正时由义州卫复置,1913年改县。


猜你喜欢

  • 大嵩千户所

    明洪武十九年(1386)置,属定海卫。在今浙江鄞县东南五十四里大嵩乡。其地产海盐,清于此置盐课司。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置,治今浙江省宁波市东南大嵩。属浙江都司。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裁。

  • 庙儿驿

    清光绪年间置,即今新疆托里县东南庙儿沟镇。清宣统 《新疆图志》 卷80塔城厅: 庙儿驿“旧名乌图布拉克台”。

  • 龙施州

    唐置羁縻州,属巂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境。后废。

  • 通泉山

    亦名涌泉山。在今四川射洪县东南三十里。《元和志》 卷33梓州通泉县: 通泉山 “在县 (旧治在今洋溪镇) 南二里。山前有石虾蟆,高七八尺”。《寰宇记》 卷82通泉县: 通泉山 “在县西北二十里。东临涪

  • 三角涌

    即今台湾省台北县西南三峡镇。据林兴仁主修《台北县志》说:“附近为大嵙崁溪、横溪、三角涌溪,三川汇口之处,地呈三角形,故名。”

  • 大隍水

    今广西桂平县东北五十里。《舆地纪胜》卷110浔州:大隍水“在桂平县。源出象州武仙县界”。《清一统志·浔州府》:大隍水“源出武宣县界,东流合浔江”。

  • 邛池

    即今四川西昌市东南之邛海。《后汉书·西南夷传》:“邛都县,无几而地陷为汙泽,因名为邛池。”清乾隆《西昌县志》卷1:邛池“亦名邛海,治东南十五里”。

  • 双河镇

    ①即今吉林永吉县西南双河镇。《吉林乡土志》:双河镇“东有倒木河,西有西大河,二川相抱,交会于镇北。自清同治初年,始有人来此领荒开垦,其后住户日益稠密,商贾云集,乃成村落。因命名为双河镇”。②清置,属绥

  • 岘关

    即黄岘关的简称。在今河南罗山县西南。《梁书·武帝纪》:普通五年(524),“攻岘关”,即此。黄岘关的简称。在今河南省罗山县西南。《梁书·武帝纪》:普通五年(524年),“攻魏岘关”,克之,即此。

  • 㟂㞦岛

    即今山东龙口市西北海中之㟂屺岛。 《清一统志·登州府》 作 “㟂㞦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