乂头村
在今河北藁城市西北七十里。明置巡司于此。
在今河北藁城市西北七十里。明置巡司于此。
一名海陵山。即今广东阳江市南海陵岛。《寰宇记》 卷158恩州阳江县: 罗洲 “在海口,回环三百余里,在县西。《图经》 云: 海中有鱼形如鹿,每五月五日夜悉登岸,化为鹿,小于山鹿。此洲乃百姓鱼盐之地也”
即今河北宁晋县东四十六里营台乡。清同治 《畿辅通志》 卷55宁晋县图: 县东有营疙瘩。
古地区名。从五代至宋、金,习惯上将今河北省太行山以东、军都山、燕山迤南地区,统称为山前。初无确定的地域,至石敬瑭割燕云十六州后,才有山前八州的名目。北宋末年所称山前,包括宋人企图收复的山南失地全部,当
三国吴置,属日南郡。治所在今越南平治天省广治县北广治河东岸。后废。西晋太康十年(289)复置,南齐以后废。隋大业元年(605)复置,属荡州。大业三年(607)属比景郡。后废。
在今江苏句容县东。《方舆纪要》 卷20江宁府句容县: “亭水旧在城东。《志》 云,源出县北三十里之亭山,绕县城东,又南与赤山湖合,流经百堽堰,下流入于秦淮。”
北魏置,属敦煌郡。治所在今甘肃敦煌市西南古董滩西。北周废。古县名。北魏置,治今甘肃省敦煌市西南南湖镇西。属敦煌郡。北周废。
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南板桥镇西北。为江防要地。原名大城港,后改大胜港。《明史·太祖纪》:元至正二十年(1360),陈友谅攻应天,“杨璟屯大胜港”,即此。在今江苏省南京市板桥镇西北。合板桥、新林等浦入江处,
唐天祐二年 (905) 改翼城县置,为汾州治。治所在今山西翼城县。北宋复为翼城县。古县名。唐天祐二年(905年)改翼城县置,治今山西省翼城县,属绛州。北宋复改为翼城县。
在今湖南资兴市东。源出八面山李家洞,为资兴水之源。《舆地纪胜》卷57郴州:古鉧泉“山下有一泉,方圆十余里。泉旁石壁峭立,其泉深邃清澄莫测”。
又作干陁利、近陁利、斤陀利、乾陀利。或误作于陁利、于陀利。故地在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的巨港一带。一说在马来半岛,或认为是吉打的泰米尔文Kadaram的译音,或认为指霹雳州的金丹。《梁书·南海诸国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