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丹阳郡

丹阳郡

①亦作丹扬郡。西汉元封二年(前109)改鄣郡置,治所在宛陵县(今安徽宣州市)。辖境相当今安徽长江以南、江苏宁镇山南北和浙江天目山以西、新安江中上游南北之地。三国吴移治建邺(今南京市)。西晋分置宣城郡。隋开皇九年(589)废。大业初改蒋州为丹阳郡。唐武德三年(620)改为扬州。

②北周改义阳郡置,属丹州。治所在丹阳县(今陕西宜川县东北郭下村)。辖境相当今陕西宜川县地。隋开皇初废。

③唐天宝元年(742)改润州置,治所在丹徒县(今江苏镇江市)。辖境相当今江苏南京、句容、镇江、丹徒、丹阳、金坛等市县地。乾元元年(758)复为润州。


(1)阳,又作扬或杨。西汉元狩二年(前121年)改鄣郡置。治宛陵县(今安徽宣城市)。辖境相当今安徽省长江以南、江苏省大茅山及浙江省天目山脉以西和新安江支流武强溪以北地区。东汉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孙权移治建业(今江苏南京市),其后辖境渐小。东汉至南朝陈属扬州。隋开皇九年(589年)废,于石头城(今南京市西清凉山)置蒋州。大业三年(607年)又曾改蒋州为丹阳郡。唐武德三年(620年)改名扬州。(2)东魏天平二年(535年)于项县(今河南省沈丘县)侨置,并侨置秣陵县为治。属北扬州,北齐属信州,北周属陈州。隋开皇初废。(3)北周改义川郡置,治丹阳县(今陕西宜川县东北)。辖境相当今陕西省宜川县地。隋开皇三年(583年)废。义宁元年(617年)复置。唐武德元年(618年)改为丹州。(4)唐天宝元年(742年)改润州置。治丹徒(今江苏镇江市)。乾元元年(758年)复名润州。


猜你喜欢

  • 四海寨

    在今福建大田县北双髻山上。《清一统志·永春州》:四海寨“在大田县后双髻山。平广可容数百人,四围壁立,一径旋绕而上”。

  • 排市塘

    即今湖北阳新县西南三十八里排市镇北富水北岸河北街。清光绪 《湖北全省分图》: 兴国州西南有排市塘。

  • 黄堡镇

    北宋熙宁初置,属同官县。即今陕西铜川市西南三十里黄堡镇。此地有唐宋时著名瓷窑耀州窑遗址。(1)在湖北省保康县东北部。面积292平方千米。人口2.8万。镇人民政府驻黄堡,人口3190。昔黄姓在此筑堡,故

  • 程水江

    在今湖南资兴市西北。《方舆纪要》 卷82兴宁县: 程水江 “有四源合流于此,地名潭州江口。亦西流会于郴江口”。

  • 朝歌

    商代帝乙、帝辛 (纣) 别都。即今河南淇县。西周为卫国都。春秋属晋。《左传》: 襄公二十三年 (前550),“齐侯伐晋,取朝歌”。战国为魏邑。《史记·魏世家》: 景湣王二年 (前241),“秦拔我朝歌

  • 永绥厅

    清雍正九年(1731)置,属辰州府。治所在今湖南花垣县南五十七里吉卫镇。嘉庆元年(1796)升为直隶厅,属湖南省。七年(1802)移治花园堡(今花垣县)。1913年改为永绥县。清雍正元年(1723年)

  • 宁远文庙

    在今湖南宁远县城西南隅。始建于北宋乾德三年(965)。明、清两代重建。现存建筑为清同治十二年(1873)至光绪八年(1882)时建。文庙主要建筑有大成殿、崇圣殿、戟门、棂星门、东西廊庑和泮池等。主体建

  • 五丈原

    在今陕西岐山县南渭河南,东与眉县接界。《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建兴十二年(234)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其年八月,诸葛

  • 承匡县

    秦置,属砀郡。治所在今河南睢县西三十里匡城乡。后徙襄陵,改为襄邑县。

  • 白纳长官司

    明永乐四年(1406)置,属贵州宣慰司。治所在今贵州贵阳市东南。清顺治十六年(1659)改属贵阳府。清以后废。明永乐四年(1406年)置,在今贵州省惠水县东北。属贵州宣慰司。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