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临邛郡

临邛郡

①西魏废帝二年 (553) 置,属邛州。治所在临邛县 (今四川邛崃市)。《方舆胜览》 卷56邛州: 临邛 “南接邛崃山,因名临邛”。隋开皇三年(583) 废。唐天宝元年 (742) 改邛州复置,治所仍在临邛县。辖境相当今四川邛崃、大邑、蒲江等市县地。乾元元年 (758) 复为邛州。

②隋大业三年 (607) 改雅州置,治所在严道县(今四川雅安市西)。辖境相当今四川雅安、荥经、汉源、天全、卢山、名山、蒲江、邛崃等市县地。唐武德元年 (618) 复改为雅州。


(1)西魏废帝二年(553年)置,治临邛县(今四川邛崃市)。隋开皇初废。大业三年(607年)改雅州复置。治严道县(今雅安市)。辖境相当今四川省雅安、邛崃、蒲江、名山、芦山、天全、荥经、汉源等市县地。唐武德元年(618年)复改为雅州。(2)唐天宝、至德时又曾改邛州为临邛郡。治临邛县(今四川邛崃市)。辖境同邛州。


猜你喜欢

  • 土默特旗

    亦称土默特总管旗、土默特特别旗。1914年改归化城土默特都统旗置,设总管,属绥远特别区。治所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仍为左、右二翼。1928年属绥远省,仍是旗、县并存一地。1954年撤销归绥县建制,政区

  • 两路口

    ①即今湖北武穴市北五十里两路乡。清光绪《湖北全省分图》:广济县(治所在今县北梅川镇)南有“两路口”。②即石陂镇。在今湖南桂阳县南。《方舆纪要》卷82郴州:石陂镇“州西八十里。一名两路口。山径险阻,有巡

  • 奎屯河

    ①在今新疆乌苏县东。旧为库尔喀喇乌苏河上源。清徐松 《西域水道记》 卷3: “准语,奎屯,谓冷,犹言冷水河。” 今库尔喀喇乌苏河通称奎屯河,西流入精河县东北艾比湖。②在今哈萨克斯坦东南部阿拉木图东北。

  • 汾泾

    ①即汾。在今河南襄城县东北三十里颍水南岸汾陈村。《战国策·楚策一》:苏秦说楚威王曰,“楚地,……北有汾泾之塞”。②即汾水旁的陉城。在今山西曲沃县东北。《史记·范睢传》:秦昭王四十三年(前264),“秦

  • 瓠丘

    又名壶丘。春秋时晋邑。在今山西垣曲县东南六十余里东滩村。《左传》: 襄公元年 (前572),“晋人以宋五大夫在彭城者归,置诸瓠丘”。杜注:“河东东垣县东南有壶丘。”古邑名。又称阳壶、阳胡。春秋晋邑。在

  • 狮子崖

    在今北京市房山区西三十里。民国 《房山县志》 卷3: 狮子崖 “两峦一脉,南北相通,北高南低,北为大狮作卧形,南为小狮作蹲形,左右相顾,眉目口鼻,宛然通肖”。

  • 分水关

    ①在今浙江泰顺县东南分水山下,地当浙、闽之冲。《明史·沐英传》:“从大军征福建,破分水关。”即此。②一名大关。在今福建武夷山市西北分水岭上,与江西铅山县接界。地当江、闽襟要, 自古有入闽第一关之称。五

  • 太和关

    在今陕西凤翔县东五十里。《资治通鉴》:唐至德二年(756),肃宗驻凤翔,安禄山“游兵至太和关”。即此。在今陕西省凤翔县东。唐至德二载(757年)肃宗驻凤翔,安守忠攻武功,分兵略至太和关,凤翔大震。

  • 天王寺镇

    即今江苏句容县南四十里天王镇。明弘治《句容县志》卷1:“天王寺,县南五十里。”清光绪《江宁府志》卷1《句容县图说》:“天王寺镇距城南二十里,为总控南、东、西三面来路之险要。绿营汛守。”

  • 兵墟镇

    清置,属新阳县。即今江苏昆山市东十八里兵希镇。1964年改称兵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