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濮县
隋开皇十六年 (596) 析雷泽县置,属郓州。治所即今山东鄄城县西南临濮集。大业初废。唐武德四年 (621) 复置,属濮州。金贞元二年 (1154)废为镇。
古县名。隋开皇十六年(596年)析雷泽县置,治今山东省鄄城县西南临濮镇。因临濮水,故名。属郓州。大业初省。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金贞元二年(1154年)省入鄄城县为临濮镇。
隋开皇十六年 (596) 析雷泽县置,属郓州。治所即今山东鄄城县西南临濮集。大业初废。唐武德四年 (621) 复置,属濮州。金贞元二年 (1154)废为镇。
古县名。隋开皇十六年(596年)析雷泽县置,治今山东省鄄城县西南临濮镇。因临濮水,故名。属郓州。大业初省。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金贞元二年(1154年)省入鄄城县为临濮镇。
即今云南施甸县。民国初设施甸县佐。1962年设施甸县。
亦名玉女山。在今四川简阳市东北二十里。《新唐书·地理志》 阳安县:“有玉女灵山。”《寰宇记》卷76阳安县:“石乳城水在县北二十一里玉女灵山,东北有泉,西北两岸各有悬崖,腹有石乳房一十七眼,状如人乳流下
一名槐水。在今河北赞皇、元氏、高邑、赵县、宁晋县境。上源曰槐河,下游曰沙河。下游历代屡有变化,唐代流径赵县南东入洨河,五代又改径高邑东南、柏乡北五里,东注入洨河。今除上源外,早已淤塞。《资治通鉴》:
即东阳河。在今河北抚宁县西。清光绪《抚宁县志》卷1:阳河一名洋河,“又有水自营北之峪门口来者,西流径三水头庄北绕流而南,此里人所称东洋河之水道也”。
1935年4月川陕革命根据地置,治鹤龄寺(今四川剑阁县东南鹤龄镇)。1935年2月废。旧县名。川陕苏区设。1933年初由四川省剑阁县东南析置,治鹤龄寺。同年3月撤销,仍并入剑阁县。
云峰山又名文峰山。在今山东莱州市东南十五里。石刻多在突出岩石的侧面,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由山麓到极顶零星分布,共三十余处。大多为北魏书法家郑道昭手书。据《魏书·郑道昭传》 载:道昭字僖伯,少而好学,博
一作薛贺水。即今辽宁丹东市西南赵家沟河。《新唐书·高丽传》: 总章元年 (668),“ (泉)男建以兵五万袭扶余,(李) 勣破之萨贺水上”。即此。即“薛贺水”。
1916年改忠县置,属广西南宁道。治所在今广西扶绥县西南东门镇西南旧城。1928年直属广西省。1951年与扶南、同正二县合并为扶绥县。旧县名。1916年由扶南县承审之土忠州土司改置,治旧土忠州城(今广
在今辽宁锦县东北石山镇一带。《新五代史·四夷附录第二》:“(胡)峤等东行,过一山,名十三山。”即此。《清一统志·锦州府一》:十三山“在锦县(今锦州市)东七十五里。高一里余,周二十里,峰有十三,故名”。
①隋开皇初改齐安县置,属申州。治所在今河南信阳县东北中山铺。大业初属义阳郡。唐属申州。北宋开宝九年 (976) 废入义阳县。②1917年置,属广西桂林道。治所即今广西钟山县。以钟山为名。1928年直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