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临汾县

临汾县

①西汉置,属河东郡。治所在今山西襄汾县西南五十里晋城村。三国魏属平阳郡。北魏太平真君七年 (446) 废,太和十一年 (487) 复置。北齐废。

②东魏置,为汾西郡治。治所即今山西汾西县。隋开皇三年 (583) 改汾西县。

③隋开皇三年 (583) 改平河县置,为晋州治。治所即今山西临汾市。大业初为临汾郡治。移治今临汾市南一里。隋末为平阳郡治。唐武德元年 (618) 复为晋州治。三年 (620) 移治今临汾市。贞观十二年 (638) 移治今临汾市西南十八里金殿镇。五代移治今临汾市。北宋政和六年 (1116)为平阳府治。元初为平阳路治。大德九年 (1305)改为晋宁路治。明为平阳府治。民国初属山西河东道。1928年直属山西省。1983年撤销,并入临汾市。


(1)古县名。(1)西汉置,治今山西省新绛县东北。因县临汾水,故名。属河东郡。三国魏属平阳郡,晋不改。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并入泰平县。太和十一年(487年)复置临汾县,仍属平阳郡。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为正平县。(2)北齐置,治今山西省汾西县。为汾西郡治。北周不改。隋开皇十八年改名为汾西县。(2)古旧县名。隋开皇三年改平河县置,治今山西省临汾市。隋开皇中为晋州治,大业中为临汾郡治。唐、五代为晋州治,宋为平阳府治,元为晋宁路治,明、清为平阳府治。1971年城区设市。1973年迁治刘村。1983年撤销,并入临汾市。


猜你喜欢

  • 龙沮城

    亦作龙且城。即今江苏灌云县西北龙苴镇。《南齐书·垣崇祖传》:南朝宋泰豫元年(472),崇祖“行徐州事,徙戍龙沮,在朐山南”。南朝梁置龙沮县。《清一统志·海州》 引《州志》,谓“有大小二垒。相传韩信下齐

  • 万全郡

    唐至德二年(757)改万安郡置,治所在陵水县(今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东北)。辖境相当今海南省万宁、陵水二县地。乾元元年(758)改为万安州。唐至德二载(757年)改万安郡置,治陵水县(今海南陵水黎族自

  • 楮皮岭

    在今安徽霍山县东南。《方舆纪要》 卷26霍山县 “梅子岭” 条下: “又县东南四十里有楮皮岭,居人多造纸于此。”

  • 当利浦

    亦名扬浦,又名沙口堰。在今安徽和县东南十二里,临长江。《三国志·吴书·孙策传》:刘繇渡江治曲阿,遣“张英屯当利口, 以拒(袁)术”。《寰宇记》卷124和州:“当利浦在州东十二里。本名扬浦,晋龙骧将军王

  • 春秋时齐邑。在今山东聊城市东北。《左传》:昭公二十年 (前522),晏子曰: “聊、摄以东,姑、尤以西,其为人也多矣。” 杜注: “聊、摄,齐西界也。平原聊城县东北有摄城。” 《水经·河水注》: 黄沟

  • 狗泺

    即今内蒙古太仆寺旗西南与河北沽源县西境接界之九连城诺尔。《金史·地理志》 昌州: 明昌七年 (1196) 以狗泺置。“有狗泺,国言 (女真语) 曰押恩尼要”。据同书 《食货志》,狗泺本金西京路盐场,大

  • 临泉县

    ①隋大业四年 (608) 改蔚汾县置,属楼烦郡。治所在今山西兴县西北四十里黑峪口村南。唐武德七年 (624) 改为临津县。②唐武德三年 (620) 改太和县置,为北和州治。治所在今山西临县北二十五里故

  • ①又作邹。周代姬姓。周武王封颛顼之后于此。都邾 (今山东曲阜市东南南陬村)。春秋文公十一年 (前616) 迁都绎 (今山东邹城市东南二十六里纪王城)。《春秋》: 隐公元年 (前722),“公及邾仪父盟

  • 药 (藥) 水

    在今甘肃迭部县东。《元和志》 卷39叠州合川县: 药水 “在县东平地。人有患冷者,煎水服之,多愈”。

  • 拐儿镇

    即今左权县东拐儿镇。《清一统志· 辽州》 “长城镇” 条下: 拐儿镇 “在州东北”。在山西省左权县东北部。面积231.8平方千米。人口1.5万。镇人民政府驻拐儿,人口940。因其位于三条沟谷交叉的拐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