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中都

中都

①春秋晋邑,后属赵。在今山西平遥县西南。《左传·昭公二年》:齐陈无宇送女致少姜,晋平公“执诸中都”。《史记·秦本纪》: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前316),“伐取赵中都、西阳”。均此。秦置中都县。

②春秋鲁邑。在今山东汶上县西四十里。《史记·孔子世家》:“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即此。《水经·汶水注》:“淀水西南出谓之巨野沟, 又西南径致密城南。《郡国志》曰:须昌县有致密城,古中都也,即夫子所宰之邑也。”

③在今河南沁阳县东北。《魏书·地形志》:州有中都城。《水经·沁水注》:沁水“又东径中都亭南”,即此。

④都名。(1)唐因蒲州为东都洛阳和西都长安的交通枢纽,开元九年(721)正月升为河中府,建号中都。故址在今山西永济市蒲州镇。七月罢中都,复改蒲州。(2)唐大中十三年(859),南诏王世隆称帝,改阳苴咩城(今云南大理市北二十六里大理古城)为中都。(3)亦称高丽中都城。即今吉林集安市。《辽史·地理志》:“桓州,高丽中都城。……高丽王于此创立宫阙,国人谓之新国。”(4)金贞元元年(1153)迁都燕京,改燕京析津府为中都大兴府。故址相当今北京宣武区西部大半。蒙元初名燕京,至元元年(1264)复名中都。四年(1267)改筑新城于旧城东北,遂定都于此,即今北京城的前身。元至元九年(1272)改称大都。(5)蒙古世祖中统三年(1262)于隆兴路(今河北张北县)建行宫,至大元年(1308)建中都于此。四年(1311)废。(6)明洪武二年(1369)以太祖生地临濠府为中都,建中都城。在今安徽凤阳县城西北隅,凤凰山南。有城三重,外城周30.45公里,中城周7.74公里, 内城周3.7公里。内城墙高约15米,城内殿宇壮丽,雕饰奇巧,为我国古代最华丽的都城建筑之一。七年(1374)改府名凤阳。现中都城仅存遗址。1982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古邑名。(1)春秋晋邑,战国属赵。在今山西省平遥县西南。《左传》昭公二年(前540年):齐陈无宇送女,致少姜,“谓陈无宇非卿,执诸中都”;《史记·秦本纪》:“伐取赵中都、西阳”。皆即此。一说在今介休市东南。(2)春秋鲁邑。在今山东省汶上县西南次丘村西。《史记·孔子世家》:“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即此。(2)古都名。(1)唐蒲州(即今山西永济市西南蒲州镇)为东都洛阳与西都长安间交通枢纽,开元九年(721年)置为中都,蒲州改为河中府。同年罢都、府,仍为蒲州。(2)南诏王世隆于公元859年称帝,改国号大理,其国都阳苴咩城(今云南大理市北大理)旧名西京,此时改称中都。(3)金贞元元年(1153年)迁都燕京,改燕京析津府为中都大兴府,在今北京城区西南隅。城周三十余里,四面城门各三。皇城位于大城内偏西部,内有宫城。贞祐二年(1214年)迁都南京(今河南开封市);次年,蒙古攻克中都,仍改称燕京。至元元年(1264年)复称中都。四年,改筑新城于旧城东北,遂定都于此,基本为今北京城的内城。九年改称大都。(4)元至大元年(1308年)于旺兀察都行宫立。在今河北省西北沙城。四年罢。(5)明洪中中武二年(1369年),以太祖生地临濠府(治今安徽凤阳县东北临淮关)为中都。

金中都城平面示意图

明中都遗址图


猜你喜欢

  • 木马河

    即今陕西省西乡县南牧马河。《舆地纪胜》卷190洋州:马源水“在西乡县,出巴山。《图经》云:元是木马水,天宝间改为马源水。上有山如马之状,因以名之”。《清一统志·汉中府一》 引《县志》:木马河“源出大巴

  • 湖陂水

    在今江西安义县南。《方舆纪要》 卷84安义县: 湖陂水 “在县南三十里。源亦出靖安县,险不通舟”。

  • 悦般国

    南北朝时西域国名。在今哈萨克斯坦巴尔喀什湖以东伊犁河下游一带。《魏书·西域传》: “悦般国,在乌孙西北,去代一万九百三十里。……真君九年,遣使朝献。并送幻人。”

  • 土坊镇

    北宋置,属南昌县。在今江西南昌县东南。

  • 静海县

    ①五代周显德五年 (958) 置,为通州治。治所即今江苏南通市。北宋天圣元年 (1023) 为崇州治。明道二年 (1033) 复为通州治。元至元十五年 (1278) 为通州路治,后复为通州治。明洪武初

  • 奣子桥

    在今江苏太仓市十八里。《方舆纪要》 卷24太仓州: 奣子桥 “元至元十六年,方国珍犯太仓,张士诚将吕珍守奣子桥,筑营浚濠。有叛者自古塘率寇西下,出珍不意,珍力战得免。今亦曰奣子铺”。

  • 钟 (鐘) 落潭城

    即今广东广州市北郊钟落潭镇。清同治 《广东舆地图说》: 番禺县东北田心堡,“往来大道有钟落潭墟”。

  • 刘马庄

    即今江苏宿迁市西北四十里皂河镇。《清一统志·徐州府二》:刘马庄巡司“在宿迁县西北皂河口。《旧志》,县东北百二十里,又东北去海州百八十里。 一名刘家庄。明置巡司。运河主簿及黄河北岸千总俱驻此”。

  • 和硕县

    1946年改和硕设治局置,治乌什塔拉(今和硕县东乌什塔拉)。以清时为蒙古和硕特部驻地而名。1950年迁清水河子,即今治。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部、天山山脉中段南麓、焉耆盆地东北部。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灵涧桥

    在今湖北黄梅县西四祖寺岩泉溪上。《清一统志·黄州府二》:灵涧桥“在黄梅县西三十里四祖寺前,上镌碧玉流三字,唐柳公权书”。为元至正十年(1350)建,为石砌单孔桥。崖壁有元、明、清诗文题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