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中河

中河

①即今江苏宿迁市至淮阴市间废黄河北岸一段运河的前身。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由河道总督靳辅主持开凿。河身在当时黄河北岸缕、遥两堤之间。起自宿迁市西张庄运口,经骆马湖口,历桃源县(今泗阳县),至清河县(今淮阴市西南废黄河北岸)西仲家庄建石闸与黄河相通为运口。三十八、九年总河于成龙弃中河桃源县以下半段,以北堤为南堤,另筑北堤,称新中河。后又因新中河三义坝(今泗阳县东南)以北河身浅狭,改用旧中河,与新中河合为一河。重加修筑,运道称便。

②即今四川宣汉县东北之中河。《清史稿·地理志》 东乡县:“前、中、后三江为通川江上流, 自太平入,至城东合流入达县。”源出城口县西庙坝镇,西南流入宣汉县,于普光场西与后河合流,西南流于县城东与前河合,始称州河。


古水名。今江苏省宿迁市至淮安市间废黄河北岸一段运河的前身。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由河道总督靳辅主持开凿。河身在当时黄河北岸缕、遥两堤之间。起自宿迁市西张庄运口,经骆马湖口,历桃源县(今泗阳县),至清河县(今淮安市西北废黄河北岸)西仲家庄建石闸与黄河相通为运口。又自仲家闸分中河东流经安东县(今涟水县),转东北由潮河入海,名下中河;用以分泄黄水,因兼盐运之利,故又名盐河。二十七年正月竣工。自后南来粮船北上,出南运口后,行黄河数里,即入中河,直达张庄运口,避开了黄河一百八十里风涛之险。三十八年和三十九年总河于成龙弃中河桃源县以下半段,以北堤为南堤,另筑北堤,称新中河。后又因新中河三义坝(今泗阳县东南)以北河身浅狭,改用旧中河,与新中河合为一河。重加修浚,运道称便。


猜你喜欢

  • 那地州

    明洪武元年(1368)改地州置,属庆远府。治所在今广西南丹县西南吾隘乡那地村。民国初属广西田南道。1928年直属广西省。1931年废入南丹县。北宋崇宁五年(1106年)置那、地二州,属宜州羁縻。明洪武

  • 尤喜县

    五代汉乾祐三年(950)楚王马希广置,属长沙府。治所在今湖南长沙县东九十里龙骨市。后废。

  • 兴唐县

    ①唐至德二年(757)改安边县置,为兴唐郡治。治所即今河北蔚县。五代梁改名隆化县。后唐复名安边县。后晋改名灵仙县。②五代唐改元城县置,为兴唐府治。治所在今河北大名县东北大街乡(旧府城)。后晋复名元城县

  • 垫江郡

    西魏恭帝三年 (556) 改东宕渠郡置,属合州。治所在石镜县 (今四川合川市)。辖境相当今四川合川、铜梁、武胜等市县地。北周改为宕渠郡。西魏恭帝三年(556年)改东宕渠郡置,治石镜县(今重庆合川市)。

  • 安都城

    在今河北蠡县东北。《汉书·王子侯表第三》:文帝四年(前176),封齐悼王子刘志为“安都侯”。即此。

  • 北董堡

    即今山西长治市南北董村。《清一统志·潞安府》:北董堡“在长治县东南十里。土城周四里,高一丈八尺。明嘉靖中筑”。

  • 连山厅

    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升连山县置,属广东省。治所在今广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东北太保镇旧城村。1912年复改连山县。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升连山县置,治今广东省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东北太保。直隶

  • 甘肃布政使司

    清康熙七年(1668)改巩昌布政使司置,治所在兰州(今甘肃兰州市)。辖境约当今甘肃、宁夏及新疆、青海部分地。清末废。见“甘肃省”。

  • 竹筿窝

    即今福建宁化县治翠江镇。五代唐同光元年(923)宁化县迁治于此。

  • 安泉山

    在今四川安岳县南。唐诗人贾岛死葬于此。唐苏绛《贾司仓墓志铭》:“葬于普南安泉山。”《舆地纪胜》卷158普州:贾岛墓“在州南山下”。明曹学佺《蜀中名胜记》卷30安岳县:“贾岛墓在城南三里安泉山,即田家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