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魏郡
北魏改魏郡置,属齐州。治所在历城县(今山东济南市)。后徙台城(今济南市东北三十里)。辖境相当今山东济南、章丘等地。北齐废。
北魏改魏郡置,属齐州。治所在历城县(今山东济南市)。后徙台城(今济南市东北三十里)。辖境相当今山东济南、章丘等地。北齐废。
1941年苏北革命根据地由淮安、宝应二县运河以西部分地析置,属盐阜区。治所在岔河镇(今江苏洪泽县东岔河镇)。取淮安、宝应二县首字为名。1949年4月属苏北行署区。1950年撤销,并入淮阴、淮安、宝应三
在今湖北竹山县西北,接陕西洵阳县界。民国《湖北通志》卷36竹山县:万兴砦“《光绪舆地记》:在城西北二百四十里,驻把总”。
即交趾郡。治所在龙编县(今越南河北省仙游东)。《晋书·地理志》、《南齐书·州郡志》 等书均作“交阯”。
在今云南富民县西南。《方舆纪要》卷114富民县:灵芝山在“县西南二里。旧名赤升化山,元延祐中改今名”。《清一统志·云南府》谓“旧名赤城化山,常产灵芝”。
在今江西广昌县南。《明一统志》卷53建昌府:血木岭“在广昌县南一百二十里。旴水所出”。
喀尔喀右翼旗的俗称。旗府驻地在今内蒙古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驻地百灵庙镇北。
又作兀剌孩、兀良海牙、斡罗孩。在今内蒙古乌拉特后旗西南狼山隘口。《元史·太祖纪》:四年(1209),攻西夏,“克兀剌海城,俘其太傅西壁氏”。
原名普光寺。唐宋时名光相寺。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峨眉山金顶上。《方舆纪要》卷52嘉定府:光相寺“自白水至寺,历八十四盘,山径如线,可通登跻,如是者六十里至峰顶,即普贤示现之处。寺屋皆以板为之”。南宋范
在今贵州贵阳市西三里。《方舆纪要》 卷121贵阳府: 泽溪 “一作宅溪,有广济桥跨其上。天启初,王三善援会城,营于南门外坡上,又移宅溪,安邦彦远遁陆广河外”。
在今安徽绩溪县西北,东南接徽岭。宋淳熙《新安志》卷5绩溪县:佛论岭“在西北四十里。高四百五十仞,周四十里。《祥符经》云,昔尝有高僧讲论于此,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