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爨
地区名。从南北朝至唐代,爨部有东西爨之分。依方国瑜《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东爨范围约当今云南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宣威市及其以北的滇东北和贵州西北部。
古地区名。南朝时爨部分东西二境,即指东西二爨。唐时“在曲靖州、弥鹿川、升麻川,南至步头,谓之东爨”(《蛮书·名类》)。步头地甚远,不应在内。为乌蛮部族聚居区。约当今云南省昭通市、昆明市东川区和鲁甸、大关、镇雄、彝良、寻甸、宣威、会泽等县市地。
地区名。从南北朝至唐代,爨部有东西爨之分。依方国瑜《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东爨范围约当今云南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宣威市及其以北的滇东北和贵州西北部。
古地区名。南朝时爨部分东西二境,即指东西二爨。唐时“在曲靖州、弥鹿川、升麻川,南至步头,谓之东爨”(《蛮书·名类》)。步头地甚远,不应在内。为乌蛮部族聚居区。约当今云南省昭通市、昆明市东川区和鲁甸、大关、镇雄、彝良、寻甸、宣威、会泽等县市地。
①西汉高帝六年(前201)置,初治乘乡(亦作绳乡,在今四川金堂县东),后徙治梓潼县(今四川梓潼县)。辖境相当今甘肃文县、陕西宁强以南,四川旺苍、剑阁、蓬溪以西,潼南、遂宁、新都以北,什邡、北川以东地区
在今湖南郴县西南三十里。本名万岁山。《舆地纪胜》卷57郴州:万岁山“在郴县。《郡国志》云,万岁山有灵寿杖。汉平帝赐孔光灵寿杖出于此山。天宝六年改为灵寿山”。
即今安徽休宁县西三十里齐云山。《寰宇记》卷104休宁县:白岳山“在县西四十里。山峰独耸,有峻崖小道凭梯而上。其三面并绝壁二百余丈,不通攀援。峰顶阔四十亩,有古阶迹、瓦器、池水、石室,亦尝有道者居之。其
即今广东梅县东北松口镇。明置丰顺巡司于此。清设州同。光绪 《嘉应州志》 卷1: 松口堡“距城一百里。有州同、巡检驻扎衙署。有松口墟市”。
在今河北邢台市西北七里。《寰宇记》卷59龙冈县:石井冈在“县西北七里。一名龙冈。《水经》云:蓼水出襄国石井冈, 冈上有井,大如车轮,隋《区宇图志》云:光武营军时所凿”。
在今湖南会同县南。《方舆纪要》 卷82会同县: 清陂湖在 “县南十里。周十余里。又南有玉山潭,其水皆会于渠河,入于郎江”。
又名岳祠,在今河北曲阳县治西侧。《汉书·郊祁志》:宣帝神爵初,诏:“‘夫江海,百川之大者也,今阙焉无祠, 其令祠官以礼为岁事……。’自是五岳、四渎皆有常礼,……北岳常山于上曲阳。”又《水经·滱水注》:
西魏置,为新州治。治所在昌城县 (今四川三台县)。北周辖境相当今四川三台、射洪二县地。隋开皇三年 (583) 废。西魏置,治昌城县(今四川三台县)。辖境约相当今四川省三台县及其附近一带。后属北周。隋开
在今湖北鄂州市西南一百五十里。《舆地纪胜》卷81寿昌军:虬塘“在武昌县南百五十里。有虬山,山之阴有龙穴。《搜神记》云:居民见神虬飞翔,祷雨即应”。
南朝梁置,属高州。治所在梁德县 (今广东信宜县东北)。辖境相当今广东信宜县北部地。隋开皇九年 (589) 平陈后废。南朝梁置,治梁德县(今广东信宜市东北),属高州。辖境相当今广东省信宜市一带。隋开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