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泰州
唐武德五年(662)置,治所在博城县(今山东泰安市东南三十里旧县)。辖博城、梁父、嬴、肥城、岱等五县。相当今山东泰安、肥城二市附近地。贞观元年(627)废。
唐武德五年(622年)置,治博城县(今山东泰安市东南)。辖境相当今山东省泰安、莱芜、肥城及新泰等市西部等地。贞观元年(627年)省。
唐武德五年(662)置,治所在博城县(今山东泰安市东南三十里旧县)。辖博城、梁父、嬴、肥城、岱等五县。相当今山东泰安、肥城二市附近地。贞观元年(627)废。
唐武德五年(622年)置,治博城县(今山东泰安市东南)。辖境相当今山东省泰安、莱芜、肥城及新泰等市西部等地。贞观元年(627年)省。
北魏平城宫殿堂。在今山西大同市北。《魏书·太祖纪》 载:天兴三年(400)七月,“起中天殿及云母堂、金华室”。
即今陕西定边县东四十里砖井镇。《清一统志·延安府二》: 砖井堡 “明正统二年置,……城在平川,周三里二百五十步,门二,为极冲上地。今有守备驻守”。
在今浙江杭州市西湖中。本名苏公堤,宋《淳祐临安志》卷10:“元祐中,苏公轼既开湖内,积葑草为堤。”故名。简称苏堤。“苏堤春晓”为西湖十景之一。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上。北宋苏轼于元祐四年(1089年)任杭
①在今河北宁晋县东北。《水经·浊漳水注》:斯洨水“东分为二水,枝津右出焉,东南流谓之百尺沟,又东南径和城北,又东南径贳城西,百尺沟东南散流,径历乡东而南入泜湖,东注衡水也”。《清一统志·赵州一》:百尺
即今四川井研县北乌抛乡。清光绪《井研县志》卷4:乌抛湾场“创自雍正间,县北七十里”。
即今吉林西北部嫩江支流洮儿河。南北朝以来称太沵河、它漏河。《辽史·地理志》 作他鲁河,又作挞鲁河。辽圣宗改名长春河。
①北宋置,属蕲县。在今安徽宿州市东南五十二里大店镇。为古汴河沿岸重镇。②即今河北昌黎县西南六十里靖安镇。明置堡于此。③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北。《宋史·高宗纪》: 南宋建炎四年 (1130) 五月,“金人焚
①北周宣政元年 (578) 置,属岷州。治所在和政县 (今甘肃岷县东北文斗乡)。保定元年(561) 废。②北周置,属廓州。治所在洮河县 (今青海贵德县南)。辖境相当今青海贵德、尖扎和化隆回族自治县等地
在今四川古蔺县东一百四十四里二郎滩镇东北。以赤水河中二郎滩为名。历为川黔通衢,赤水河川盐中转站。1935年春,红军长征四渡赤水河,此为二、四次渡口,进行激烈的二郎滩背水战。今有红军开仓分盐遗址及二郎滩
即古勺梁。战国赵地。在今河北望都县东。《水经·滱水注》:博水“东南径三梁亭南,疑即古勺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