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昌路
元至元十三年(1276)改博州路置,属中书省。治所在聊城县(今山东聊城市)。辖境相当今山东聊城市及高唐、茌平、莘县等地。明洪武初改东昌府。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博州路置,治聊城县(今山东聊城市)。属中书省。辖境约当今山东省聊城、莘县、茌平等市县。明洪武初改为府。自元以后,为南北漕运要冲。
元至元十三年(1276)改博州路置,属中书省。治所在聊城县(今山东聊城市)。辖境相当今山东聊城市及高唐、茌平、莘县等地。明洪武初改东昌府。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博州路置,治聊城县(今山东聊城市)。属中书省。辖境约当今山东省聊城、莘县、茌平等市县。明洪武初改为府。自元以后,为南北漕运要冲。
又名福庆寺。在今天津市蓟县西北二十五里盘山莲花岭北。唐建。清乾隆八年(1743)改名天成寺。清《日下旧闻考》卷115引《乾隆十二年御制天成寺诗》:“下瞰山麓,如深巷屈曲,硐泉苔石,历历可数。远眺林峦攒
清乾隆十九年 (1754) 所设大青山前十一卡伦之一。即今内蒙古武川县西南之铁面苦菊。光绪 《归绥识略》: 特门库珠卡伦 “在归化城西一百四十里,东距黑鲁库四十里。案当在萨拉齐厅东百二十里多尔济之北”
即铁。在今河南濮阳市西南十里铁丘。《旧五代史·少帝纪》: 后晋开运二年 (945) 二月,“丙戌,幸铁丘阅马”。春秋卫地。在今河南省濮阳市西北铁丘村东。《春秋》哀公二年(前493年):晋、郑战于此。
即今河南武陟县西南二十四里大虹桥乡。清道光《武陟县志》卷8:集镇有大虹桥。
在今广东南雄县城南。《方舆纪要》 卷102南雄府保昌县: 凌江驿 “在府城南。《志》 云:宋置寄梅驿,取江淹 ‘庾岭折梅逢驿使’ 之语。明改曰凌江驿”。
即今甘肃会宁县北八十里甘沟驿乡。清于此置驿及干沟递运所。为通往靖远县孔道。
即今台湾省台北市。清光绪间为台北府所在地。王诗琅、王国藩主修 《台北市志》 称: 艋舺译自番语,意即独木小舟。在今台湾省台北市西龙山、双园一带(今属万华区),地濒淡水河。为早期先民系船处。俗呼独木舟为
今河南荥阳市北广武北古黄河南岸堤埽。为宋代黄河险工段。《宋史·河渠志二》:元丰五年(1082)十月,“提举汴河堤岸司言:‘洛口广武埽大河水涨,塌岸,坏下牐斗门,万一入汴,人力无以支梧。密迩都城,可不深
即今西藏朗县西古如朗杰。《清一统志·西藏》:古鲁纳木吉牙城“在喇萨东南六百二十里”。藏语意为“古如巴”(姓氏)的全胜宫。1960年并入朗县。又作古浪、衮米纳木佳勒。清康熙间置。在今西藏自治区朗县西古如
在今江西玉山县南。《舆地纪胜》卷21信州:水南山“在玉山县溪南。俗呼大王山,又呼武安山。并溪多石山。巅有浮图,有超览亭。山半有半山亭”。《清一统志·广信府一》:武安山“在玉山县南二里。脉自闽来,蜿蜒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