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庐山
亦名庐山。即今江苏溧水县东南二十里东庐山。《寰宇记》卷90引山谦之《丹阳记》云:“溧水县西八十里有庐山,与丹阳分岭。俗传严子陵结庐于此。或云山形似庐舍,因以为名。”《舆地纪胜》卷17谓之东庐山。
即江苏省溧水县东南东庐山。秦淮河南源出于此。
亦名庐山。即今江苏溧水县东南二十里东庐山。《寰宇记》卷90引山谦之《丹阳记》云:“溧水县西八十里有庐山,与丹阳分岭。俗传严子陵结庐于此。或云山形似庐舍,因以为名。”《舆地纪胜》卷17谓之东庐山。
即江苏省溧水县东南东庐山。秦淮河南源出于此。
①或作沙海。故址在今河南开封市西北。乃战国时魏王著名台池之一。《战国策·东周策一》:颜率曰,“梁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晖台之下,少海之上”。隋初曾复旧迹,习舟师以伐陈,平陈之后,立碑其侧以纪功。唐时己堙
唐贞观十二年 (638) 置,治所在武勤县(今广西扶绥县)。天宝元年 (742) 改为扶南郡,乾元元年 (758) 复为笼州。辖境相当今广西扶绥县大部,崇左、上思二县部分地。唐末废。唐置,治武勤县(今
在北京市西山支脉卢师山上。是八大处中第八处。创建于隋代。初名尸陀林,唐天宝年间改名感应寺。明景泰年间改名镇海寺。天顺元年(1457)改名证果寺。明蒋一葵《长安客话》卷3:证果寺“前临青龙潭,后有秘魔岩
明洪武九年(1376) 升登州置,属山东省。治所在蓬莱县 (今山东蓬莱市)。辖今山东龙口、招远、莱西、海阳等市县以东地。1913年废。明洪武九年(1376年)升登州置,治蓬莱县(今山东蓬莱市)。辖境约
亦作中庐侯国。东汉改中庐县置,属南郡。治所在今湖北襄阳县西南。三国魏复为中庐县。
又名东游水、宋熙水。即今四川苍溪县东北之东河。《水经·漾水注》:“汉水又东南,得东水口。水出巴岭,南历僚中,谓之东游水。”
隋开皇十年 (590) 置,属蒲亭县。在今四川仁寿县东南。大业五年 (609) 改置始建县。北宋咸平四年 (1001) 降始建县为镇,属井研县。在今仁寿县东南始建乡。在四川省仁寿县东南。面积36平方千
春秋宋邑。在今河南虞城县西南。一说在今山东菏泽市北二十里小留镇。《春秋》:桓公十二年(前700)七月,“公会宋公、燕人盟于谷丘”。
在今河南淮阳县北。《资治通鉴》: 唐中和四年(884),黄巢围陈州,李克用会许、汴、徐、兖之军于陈州,“黄巢闻之惧,退军故阳里”。胡三省注: “故阳里,在陈州城北。”在今河南省淮阳县北。《资治通鉴》:
一名浙源山。即今安徽休宁县西南一百六十里的率山。《寰宇记》 卷104休宁县于率山后,又云:“浙溪水出浙岭下,至县西一百一十里。《汉书·地理志》 云,浙江北经黟县下,东入海,即此溪也。”此为误证 《汉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