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下淮

下淮

在今浙江建德市东二十四里下涯镇。《陈书·留异传》:陈世祖遣沈恪袭留异,“异出下淮抗御……乃使兵戍下淮及建德,以备江路”。《旧唐书·崔义玄传》:永徽初陈硕真起义,“义玄率兵继进,至下淮戍,擒其间谍二十余人”。均此。


在今浙江省桐庐县东,与富阳市接界。南朝梁元帝承圣元年(552年)侯景将谢答仁攻刘神茂于东阳,神茂营于下淮,不久降于答仁;陈天嘉二年(561年),左卫将军沈恪以兵袭留异于东阳,异出军下淮以抗拒,恪与战而败。皆即此。


猜你喜欢

  • 邠州

    ①北魏太和十四年(490)改班州置,治所在定安县(今甘肃宁县)。辖境相当今甘肃宁县地。二十年(496)改名豳州。②唐永徽二年(651)置羁縻州,属茂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汶川县西南邛崃山附近地区。后废

  • 仙口寨

    在今浙江平阳县东十八里仙口村。《方舆纪要》卷94瑞安县:仙口寨“在沙园所南,近平阳县之仙口山”。

  • 都云 (雲) 县

    元置,为都云军民府治。治所在今贵州都匀市西南十七里。明初废。

  • ①商至春秋方国。《鲁大司徒匜铭》作“”。在今河南鹿邑县东。《春秋》:僖公十五年(前645),“齐师、曹师伐厉”,即此。②一作赖。西周国名。姜姓。在今湖北随州市东北。《春秋》:僖公十五年

  • 大阳埠

    即今江西波阳县东北太阳埠乡。《方舆纪要》卷85鄱阳县:大阳驿在“府东北百里,路出浮梁县。《舆程记》:府东北二十里曰磨刀石,又六十里曰鸳鸯岭,又十里即大阳埠也”。

  • 东垣县

    ①秦置,属恒山郡。治所在今河北石家庄市东北。《元和志》卷17真定县:“本名东垣……以河东有垣县,故此加东字。”《史记·高祖本纪》:“八年,高祖东出韩王信,余反寇于东垣。”即此。西汉高帝十一年(前196

  • 大清池

    即今吉尔吉斯斯坦东部之伊塞克湖。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卷1:“山行四百余里至大清池,或名热海,又谓咸海。周千余里,东西长,南北狭。四面负山,众流交凑,色带青黑,味兼咸苦,洪涛浩汗,惊波汨忽。”即“热海”

  • 常思岭

    在今福建闽侯县东南,接福清市界。《方舆纪要》 卷96福州府: 常思岭 “在府东南百二十里。高数百仞,袤三里许。一名相思岭,闽县东南尽处也”。

  • 厚子镇

    即今陕西蓝田县东北厚镇乡。清 《蓝田县志》 卷1有厚子镇。集镇名。在陕西省蓝田县东北部、横岭东麓,蓝田县与渭南市交界处。厚镇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 2350。宋设堠子镇,宋《长安志》载“以南山多虎故立斥

  • 哆罔县

    亦作多刚县。唐仪凤二年 (677) 置,属晏州。治所在今四川兴文县西。北宋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