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犹江
旧名益浆水。亦名县前水。即今江西上犹县南上犹江。《清一统志·南安府》:上犹江“旧名益浆水。源出湖南桂阳县,东流径崇义县北,又东经上犹县南,亦名县前水。又东至南康县东北界会章江”。
又称犹水。章水支流。在江西省南部。因流经江西上犹县,故名。《读史方舆纪要》:“犹水……经大犹山,因名。”源出湘、赣边境的湖南省汝城县诸广山,东流经江西省崇义县、上犹县,到南康市凤岗附近入章水。湖南境内称集龙江,在江西崇义县称麟潭江。长220千米,流域面积4650平方千米。建有陡水水库及水电站。
旧名益浆水。亦名县前水。即今江西上犹县南上犹江。《清一统志·南安府》:上犹江“旧名益浆水。源出湖南桂阳县,东流径崇义县北,又东经上犹县南,亦名县前水。又东至南康县东北界会章江”。
又称犹水。章水支流。在江西省南部。因流经江西上犹县,故名。《读史方舆纪要》:“犹水……经大犹山,因名。”源出湘、赣边境的湖南省汝城县诸广山,东流经江西省崇义县、上犹县,到南康市凤岗附近入章水。湖南境内称集龙江,在江西崇义县称麟潭江。长220千米,流域面积4650平方千米。建有陡水水库及水电站。
即倪塘。在今江苏江宁县东。《梁书·敬帝传》:太平二年(557)五月,北齐军水、步至秣陵故治,“癸卯,齐军进据儿塘,舆驾出顿赵建故篱门,内外纂严”。《陈书·高祖纪》:“齐兵自方山进及儿塘,游骑至台。”即
又称“小黄花岗”。在今广东广州市东南黄埔长洲岛黄埔军校旧址西南。1925年国民革命军为消灭盘据在东江一带的陈炯明等军阀的残余势力,先后两次东征。同年12月,军校在附近山岗修建大型墓园,以安葬为国捐躯的
①在今河南滑县、濮阳市境。《水经·河水注》:“河水旧于白马县南泆,通濮、济、黄沟。……金堤既建,故渠水断,尚谓之白马渎。故渎东径鹿鸣城南,又东北径白马县之凉城北。又东南径濮阳县,散入濮水,所在决会,更
俗称石塔。在今河北赵县城内。北宋景祐五年 (1038) 由赵州人王德成建。原为开元寺建筑之一。寺已毁。现仅存经幢。全部用石料叠砌而成,共七级,高16.44米,是我国现存石经幢中最高的一座。造形秀美,雕
在今陕西勉县西北。孟蜀时,置寨以守剑北。《宋史·太祖纪》:乾德二年(964),王全斌伐蜀,“下兴州,连拔石圌等二十余砦”。
西魏废帝元年(552)置,属绥州。治所在开疆县(今陕西米脂县东北)。辖境相当今陕西佳县、吴堡和米脂县北部、横山县东部地。隋开皇三年(583)废。西魏置,治抚宁县(今陕西米脂县龙泉河侧)。属绥州。辖境相
亦作阿思簇长官司。明宣德十年(1435)置,属松潘卫。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县东北大寨乡。《明史·四川土司传》:“四川巡按等奏:松潘卫所辖阿用等寨蛮寇,拥众万余,伤败官军,请讨之。”即此。后废。
在今河南孟津县东。《水经·河水注》: “河南有钩陈垒。世传武王伐纣,八百诸侯所会处。《尚书》 所谓不期同时也。紫微有鉤陈之宿,主斗讼兵阵,故遁甲攻取之法,以所攻神与鉤陈并气,下制所临之辰,则秩禽敌,是
在今山东文登市东北。一名文山。《寰宇记》卷20文登县:“文登山在县北二里。故老相传,秦始皇东巡, 召集文人登此山论功颂德, 因名。”又称文山。在今山东省文登市东。《太平寰宇记》:相传秦始皇东巡,召集文
①元至元十一年 (1351) 贾鲁浚,引黄河南流入淮、入海。故道起自今河南兰考县东北黄陵冈,东经山东曹县西南、河南民权县东北,又经商丘县北、虞城县南,又东南经夏邑县和安徽砀山县之间,东流经萧县北,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