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岩山
在今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西南上岩一带,与广西交界处。《明史·陈璘传》:万历二十九年(1601),洪州司特峒寨苗“石纂太逃广西上岩山,指挥徐时达诱缚之”。即此。
古山名。在今贵州、广西、湖南三省区交界处,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西南上岩一带。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洪州司特峒寨苗石纂太退至广西上岩山,即此。
在今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西南上岩一带,与广西交界处。《明史·陈璘传》:万历二十九年(1601),洪州司特峒寨苗“石纂太逃广西上岩山,指挥徐时达诱缚之”。即此。
古山名。在今贵州、广西、湖南三省区交界处,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西南上岩一带。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洪州司特峒寨苗石纂太退至广西上岩山,即此。
在今湖北中部偏东。为汉水支流。源出随州市西南大洪山,北流折而东南流,经随州市南,安陆、云梦县之东,至武汉市西新沟入汉江。《水经·涢水注》: “涢水出 (蔡阳) 县东南大洪山,……东南径随县故城西,……
明永乐四年(1406)置,属奴儿干都司。治所在今黑龙江木兰县城东十三里五站屯。后废。明永乐四年(1406年)置,治今黑龙江省木兰县白杨木河入松花江处。隶奴儿干都司。后废。
一作宜阳栅。在今河南遂平县西南。《资治通鉴》: 唐元和十一年 (816),李愬讨吴元济,“袁滋至唐州……元济围其新兴栅,滋卑辞以请之,元济由是不复以滋为意”。即“宜阳栅”。
①三国魏黄初二年(221)分魏郡置,属冀州。治所在馆陶县(今河北馆陶县)。西晋辖境相当今河北馆陶、大名县东部,山东冠县、莘县等地。隋开皇初废。②亦作平阳郡。北魏置,属睢州。治所在谷阳城(今安徽固镇县)
北周置,为广恩郡治。治所在今甘肃碌曲县东双岔乡。隋开皇初郡废,县属旭州。仁寿元年(601)改为洮河县。古县名。北周置,治今甘肃省碌曲县东。为广恩郡治。隋仁寿元年(601年)改洮河县。
亦名石马滩镇。在今四川犍为县西北四十里石马村。清嘉庆《犍为县志》卷2:石马关“有石马蹲踞”,因名。明置巡司于此。清废。
清置,在今四川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东五里。清同治 《酉阳直隶州总志》 卷4: “康熙七年设立千总,防关隘路,通郁山、黔、酉,为近城扼要之所。”
①秦置,属蜀郡。治所即今四川乐山市。西汉属犍为郡。东晋常璩 《华阳国志》 卷3 《蜀志》: 南安县在 “郡东四百里,治青衣江会。……有柑橘官社。汉有盐井。南安、武阳皆出名茶”。南齐以后废。②三国吴分南
明万历十五年 (1587) 平定者继荣叛乱,改罗雄州为罗平州,属曲靖府。治所即今云南罗平县。康熙 《罗平州乡土志》: “元初内附,置罗雄州,明万历十四年背叛,抚镇请于朝,讨平之,因建城于白腊山之麓,更
东晋置,治所在今江苏宿迁市北。《晋书·石勒载记下》: “济岷太守刘闿、将军张阖等叛,害下邳内史夏侯嘉,以下邳降于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