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宛县
北周置,为南阳郡治。治所即今河南南阳市。隋开皇初改为南阳县。唐武德三年(620)复置,属宛州。八年(625)废入南阳县。
古县名。北周并宛、上陌二县置,治今河南省南阳市。属南阳郡。隋开皇初改名南阳县。
北周置,为南阳郡治。治所即今河南南阳市。隋开皇初改为南阳县。唐武德三年(620)复置,属宛州。八年(625)废入南阳县。
古县名。北周并宛、上陌二县置,治今河南省南阳市。属南阳郡。隋开皇初改名南阳县。
即今越南北部河宣省宣光县。《清史稿·越南》: 光绪十年 (1884),“唐景崧与刘永福、丁槐军攻宣光,力战大捷”。
南齐置,属越州。治所当在今广西容县、灵山以南以东、广东茂名以西地区。后废。
唐置,在今甘肃永昌县西。后废。唐置,在今甘肃省永昌县西。属凉州。后废。
在今陕西城固县北三十里。《水经·沔水注》: “壻水南历壻乡溪,出山东南流,径通关势南。山高百余丈,上有匈奴城,方五里,浚堑三重。高祖北定三秦,萧何守汉中,欲修北道,通关中,故名为通关势。” 《舆地纪胜
一名清。春秋晋地,在今山西稷山县东南。《左传》: 僖公三十一年 (前629),“秋,晋蒐于清原,作五军以御狄”。又,成公十八年 (前573),晋栾书、中行偃 “使荀罃、士鲂逆周子于京师而立之,生十四年
北宋咸平四年(1001)置,属泾州。治所在长武城(今陕西长武县西北三十里泾河南岸)。五年废。大观二年(1108)复置, 元至元十一年(1274)废入新平县。明万历十一年(1583)复置,属邠州。移治今
即今广西横县北青桐圩。清光绪 《广西舆地全图》 横州图: 北有青桐墟。
在今河南巩义市东南。《左传》:成公十七年(前574),“公会尹武公、单襄公及诸侯伐郑, 自戏童至于曲洧”。即此。古山名。在今河南省巩义市东南。《左传》成公十七年(前574年):“公会尹武公、单襄公及诸
元置,在今四川永川县南、长江北岸朱沱镇。明正德《四川志》卷13江津县:汉东水驿“在治西一百八十里”。
在今河南新野县东南四十里九女城。《汉书·王莽传》: 永始元年 (前16),“封莽为新都侯,国南阳新野之都乡,千五百户”。东汉改为东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