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茅山
又名句曲山。即今江苏西南部茅山。《元和志》卷25润州延陵县:“茅山在县西南三十五里。三茅得道之所,事具《仙经》,不录。”《舆地纪胜》卷7镇江府:三茅山“汉有咸阳三茅来治,故名茅山焉”。《清一统志·镇江府一》:三茅山,“汉景帝时,茅濛曾孙盈,与其弟武威太守固、西河太守衷,得道于此,因名三茅山”。
古山名。即今江苏省金坛市西茅山大茅峰。因汉景帝时,茅盈与其弟固、衷得道于此,故名。
又名句曲山。即今江苏西南部茅山。《元和志》卷25润州延陵县:“茅山在县西南三十五里。三茅得道之所,事具《仙经》,不录。”《舆地纪胜》卷7镇江府:三茅山“汉有咸阳三茅来治,故名茅山焉”。《清一统志·镇江府一》:三茅山,“汉景帝时,茅濛曾孙盈,与其弟武威太守固、西河太守衷,得道于此,因名三茅山”。
古山名。即今江苏省金坛市西茅山大茅峰。因汉景帝时,茅盈与其弟固、衷得道于此,故名。
①地区名。宋熙宁后分淮南路为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简称淮东、淮西,合称两淮。②盐政区域名。元初始置两淮盐运司于扬州(今江苏扬州市),产区包括今江苏长江以北淮南、淮北各盐场。明、清时行销地包括今江苏、安徽
又名金鳌岭、浮玉山。在今江苏镇江市西北长江中,清道光时始与南岸连接。《元和志》卷25润州丹徒县:“氏父山,在县西北十里。晋破苻坚,获氐贼,置此山下,因以为名。今土俗亦谓之金山。”唐时以裴头陀于江际获金
在今上海市嘉定区原县城西南。《方舆纪要》 卷24苏州府嘉定县: 黄渡浦 “南通吴淞江,对岸即大盈浦也。黄渡之北曰吴塘,北出练祁塘,达于刘家河”。今黄渡浦已湮。
北宋置,属导江县。即今四川都江堰市东北蒲阳镇。在陕西省岐山县北部偏东。面积78平方千米。人口2.7万。镇人民政府驻蒲村镇,人口2610。蒲姓居此得名。1949年设蒲村乡,1961年改公社,1984年复
即今河南武陟县西南二十四里大虹桥乡。清道光《武陟县志》卷8:集镇有大虹桥。
宋置,在今福建永春县西。《清一统志·永春州》:陈岩寨“在州西二十余里岩口村。宋置寨,元置陈岩隘巡司,明洪武二十年移司于晋江围头村,后复置寨”。在今福建省永春县西。元置巡检司于此。明改置为寨。
在今河南辉县市西南。《晋书·宣帝纪》:三国魏景初二年(238),司马懿平公孙渊还,“及次白屋。有诏召帝, 三日之间, 诏书五至。……乃乘追锋车昼夜兼行, 自白屋四百余里,一宿而至”。
北宋置,属夏州。即今陕西吴旗县北五谷城乡。
即今四川仪陇县东立山镇。1933年川陕革命根据地置长胜县治此。
在今内蒙古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百灵庙)西南,为艾不盖河上源。《清一统志·茂明安》:布禄尔托海河“在旗东北四十里。源出伊克哈达图山,北流会爱毕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