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汊城
在今山东陵县东南。《新唐书·李师古传》:“棣州有蛤盐池,岁产盐数十万斛。……蛤为纳所据以专利……纳乃筑垒德州南,跨河以守蛤,谓之三汊。”后王武俊“率兵取蛤、三汊”。德宗遣使者谕武俊罢兵,“师古亦隳三汊”。
在今山东省陵县东南。唐代棣州有蛤盐池,岁产盐数十万斛,为李纳所据以专利。纳筑垒德州南,跨河以守蛤,谓之三汊城。《资治通鉴》:贞元八年(792年),纳子李师古袭位,冀帅王武俊引兵“将取蛤及三汊城,师古遣赵镐将兵拒之,上遣中使谕止之”,即此。
在今山东陵县东南。《新唐书·李师古传》:“棣州有蛤盐池,岁产盐数十万斛。……蛤为纳所据以专利……纳乃筑垒德州南,跨河以守蛤,谓之三汊。”后王武俊“率兵取蛤、三汊”。德宗遣使者谕武俊罢兵,“师古亦隳三汊”。
在今山东省陵县东南。唐代棣州有蛤盐池,岁产盐数十万斛,为李纳所据以专利。纳筑垒德州南,跨河以守蛤,谓之三汊城。《资治通鉴》:贞元八年(792年),纳子李师古袭位,冀帅王武俊引兵“将取蛤及三汊城,师古遣赵镐将兵拒之,上遣中使谕止之”,即此。
①在今四川长寿县南长江中。《舆地纪胜》卷174涪州:龙门滩“在乐温县龙女镇之下。其滩三级, 每春三月, 众鱼跃而上, 俗因呼为龙门”。②在今四川江津市西南二十里龙门镇南长江中。《方舆纪要》卷69江津县
一名定都渠,或作定渚渠。在今山东平度市南七十里。《方舆纪要》 卷36平度县: 定渠 “与州东北之药石水及石渎河合流入胶水”。
五代方镇名。后唐以匡义军改名,治所在潞州(今山西长治市)。后晋改名昭义军。五代梁龙德二年(922年)晋王改昭义军置,治潞州(今山西长治市)。辖境相当今山西省黎城、襄垣、潞城、平顺、屯留、长治、壶关等市
在今贵州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东十里。《方舆纪要》 卷122思南府沿河祐溪长官司: 鬼岩山在“司东十里。高百丈,延袤二十余里,为江东诸山之望”。
南朝宋元嘉初置,属高凉郡。治所在今广东化州市北陵、罗二江水口。《寰宇记》 卷167吴川县: 罗州 “以江为名”。南朝梁废。古县名。南朝宋元嘉初置,治今广东省高州市西南。属高凉郡。南朝梁废。
唐置,为羁縻州。治所约在今陕西榆林市境。唐羁縻州。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以突厥阿史德部置,属定襄都督府。确址不详。后侨治宁朔县(今陕西靖边县东北)界。
在辽南京 (今北京市) 城内子城的基础上扩建而成。位居大城的中心偏南,皇城内宫城居中偏东。宫城之前、皇城南门之内,左有太庙、右有金廷中央政府及地方衙署。皇城有四门: 南为宣阳门,东为宣华门,西为玉华门
一名五堡。即今新疆西五堡乡。清乾隆《西域图志》 卷9: 拉布楚喀 “亦名五堡。……东距哈密城一百四十里。境有村庄凡十三,泉九处,小河一道”。
在今湖北枝城市西北。《水经·江水注》:夷道县“北有湖里渊,渊上橘柚蔽野,桑麻暗日,西望佷山诸岭,重峰垒秀,青翠相临,时有丹霞白云,游曳其上”。
在今湖南永州市西南。《舆地纪胜》 卷56永州: 垂幔滩 “水行百里,枕湘江之岸,峭壁倚空,不知几千仞。今遥望石壁,皆如帷幔之状。下有滩,谓之垂幔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