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桥埠
即今浙江德清县北七里三桥镇。《方舆纪要》卷91武康县:三桥埠“在县(治今武康镇)北七里, 自城北至此,历三桥而至水埠, 因名”。
即今浙江德清县北七里三桥镇。《方舆纪要》卷91武康县:三桥埠“在县(治今武康镇)北七里, 自城北至此,历三桥而至水埠, 因名”。
即汾。在今河南襄城县东北三十里颍水南岸汾陈村。《水经·颍水注》:“颍水又东南径柏祠曲东,历罡丘城南,故汾丘城也。”《续汉书·郡国志》:颍川郡襄城县“有汾丘”。
清雍正元年 (1723) 置,属台湾府。治所即今台湾省彰化县。取 “显彰皇化” 之意。光绪二十一年 (1895) 被日本侵占,后改设彰化市。1950年复设彰化县。在台湾省本岛西中部,西临台湾海峡。面积
在今浙江象山县东。《方舆纪要》 卷92象山县: 青门港 “在县西 (应系 ‘东’ 之误) 爵溪所东南。有山回抱,可以避风”。
即今广西西江支流贺江。《汉书·地理志》苍梧郡封阳县应劭注: “在封水之阳。” 《水经·温水注》: “郁水东径苍梧广信县,漓水注之。又东,封水注之。”又称封江、临贺水。即今西江支流贺江。《汉书·地理志》
一作蔽。西周时邑,在今河南郑州市东。《国语· 郑语》: 史伯谓郑桓公曰,“若克二邑 (虢、郐), 邬、 弊、 补、 舟、 依、 、 历、 华, 君之土也”。即“蔽”。
在今湖南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南五里。《明一统志》 卷66靖州: 侍郎山 “宋侍郎程敦厚言事忤秦桧,谪居靖州,尝游此山,因名”。
在今四川叙永县西南。《明史·土司传》:天启三年(1623),“川师复遵义,进攻永宁,遇奢寅于土地坎,率兵搏战”。即此。
即今四川理塘县南濯桑。清雍正年间置叠桑土百户。
①唐大历七年(772)分临清县置,属贝州。治所在今山东冠县北北馆陶。北宋熙宁五年(1072)并入馆陶县,为永济镇。《元和志》卷16永济县:“大历七年, 田承嗣奏于张桥行市置,西并永济渠,故以为名。”②
①魏晋时洛阳正殿。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中。《三国志·魏书·明帝纪》 载:青龙三年(235),“是时大治洛阳宫,起昭阳、太极殿,筑总章观”。又《晋书·武帝纪》 载:泰始元年(265),武帝受禅即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