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岔口堡
在今河北赤城县西南四十里三岔口村。《方舆纪要》卷18龙门卫:三岔口堡“东北抵赤城,南通雕鹗,西达卫城,为行旅三岐之路,因名。本民堡,嘉靖二十八年始议筑城,置戍”。
在今河北赤城县西南四十里三岔口村。《方舆纪要》卷18龙门卫:三岔口堡“东北抵赤城,南通雕鹗,西达卫城,为行旅三岐之路,因名。本民堡,嘉靖二十八年始议筑城,置戍”。
在今山东宁阳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32宁阳县: “鲁姑泉在县西北三十里。” 《清一统志·兖州府一》: 鲁姑泉 “西南流六十五里,入泺澢泉。又西会汶上县龙斗泉,入汶河”。
在今辽宁营口市东北。清光绪《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盖平县图:东北有东营。旧为外国租界,有英、德、日、瑞、俄、美、法、荷等国领事驻此。其西为西营子。
清光绪三十二年 (1906) 析依克明安旗地置,属海伦厅。治所在大泡子 (今黑龙江省拜泉县)。《清史稿·地理志》 拜泉县: “原名巴拜泉即那吉泊,土名大泡子,县以此名。” 1912年属黑龙江省龙江道。
①在今湖南岳阳市东北。《方舆纪要》 卷77岳州府临湘县: 望城山在 “县 (治今陆城镇) 南三十五里。下有泉,溉田千顷。山高峻,登之可望郡城”。②在今贵州凯里市西北。《方舆纪要》 卷121清平县: 望
唐贞观八年 (634) 改南通州置,治所在石门县 (今云南盐津县西南二十六里豆沙关附近)。辖境约当今云南水富、盐津、大关等县地。是年州废。唐贞观八年(634年)以南通州改名,治石门县(今云南盐津县西南
①在今内蒙古丰镇市东北。《方舆纪要》卷44大同府: 猫儿庄在 “府北百二十里。正统十四年,乜先寇大同,至猫儿庄,偏将吴法战死。既而乜先挟上皇出宣府塞,过猫儿庄、九十海子,历苏武庙、李陵碑,至黑松林,入
在今甘肃泾川县东五十里。《清一统志·泾州二》:瓦云驿“在州东五十里瓦云堡。有城,周二里有奇。有驿承。今裁,设外委”。
在今江西安远县南。《清一统志·赣州府二》: 南径隘 “在安远县南三十里,亦名镇远关。四山壁立,中开小径,通广东惠潮诸路。明嘉靖末,筑城于此”。
唐南诏置,属拓东节度。即今云南弥勒县。《元史·地理志》 弥勒州: “昔些莫徒蛮之裔弥勒得郭甸、巴甸、部笼而居之,故名其部曰弥勒。”宋大理属石城郡。元改弥勒州。大理后期置,治今云南省弥勒县。元至元十二年
在今广东恩平市西。《方舆纪要》卷101肇庆府恩平县:大人山寨“在县西三十里,瑶寨也。《志》云,县境瑶山凡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