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三山镇

三山镇

①即今安徽繁昌县东北三十五里三山镇。临江有三峰秀起,称三山矶,为江船避风港。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58:绍兴二年(1132)九月乙丑,“初命沿江岸置烽台以为斥堠”,凡八所,“三山”为其一。《明史·地理志》 繁昌县:“三山矶在东北,滨江。”有三山巡司。

②在今浙江慈溪市东司城山。《方舆纪要》卷92余姚县:三山镇“在县东北五十里金山上。以蔡山、金山、破山并峙而名。旧置巡司,洪武二十年移于破山西南,去县六十里,有小城戍守,仍曰三山巡司”。


(1)在安徽省繁昌县北部。面积39平方千米。人口2.9万。镇人民政府驻三山街,人口3900。因镇南三华山得名。古为江防要地,清代设巡检司。建国初属三山区,1958年建三山公社,1984年置镇。主产稻、小麦、豆类和蔬菜。有化工、拉丝、被单等厂。为沿江圩区蔬菜、水产品集散地。芜铜公路经此。繁昌十景“三山秋月”即此。镇西有渡江战役烈士墓。(2)在福建省福清市东南部、龙高半岛中部。面积86平方千米。人口11.1万。镇人民政府驻三山,人口2120。境内有当山、多石山、王井山,故名。1961年由高山公社析出建三山公社,1984年改乡,1990年置镇。产甘薯、花生、稻。养殖蛏、蛎、蛤、紫菜。有纸箱、鞭炮、抽纱、耐火材料等厂。真大公路经此。古迹有明建迎潮塔。(3)在广东省阳东县东南部。面积63平方千米。人口2.2万。镇人民政府驻三山圩,人口700。因镇区附近有船山、鲤鱼山、浦壳山三山,故名。明、清属乔马都。民国属阳江县二区。1957年设三山乡,1961年置三山公社。1983年改为三山区,1986年复改乡,1994年置镇。地处那龙河下游台地平原区。主产稻、花生,并产甘蔗、柑橘等。滩涂养蚝、虾。有农机修配、五金、木器加工等厂和建筑队。有公路通江城接325国道。


猜你喜欢

  • 青苔镇

    即今湖北随州市西北九十六里青苔乡。清光绪 《湖北全省分图》: 随州西北有青苔镇。

  • 眺山

    在今河北满城县东北三里。《方舆纪要》 卷12满城县: 眺山 “巍然特立,可以眺远,因名。山北有五马、黄金二洞,容数百人”。

  • 林开县

    唐贞观二十二年 (648) 置,属牢州。治所在今四川盐边县境。永徽三年 (652) 废入昌明县。

  • 光相寺

    原名普光寺。唐宋时名光相寺。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峨眉山金顶上。《方舆纪要》卷52嘉定府:光相寺“自白水至寺,历八十四盘,山径如线,可通登跻,如是者六十里至峰顶,即普贤示现之处。寺屋皆以板为之”。南宋范

  • 砂坪寨

    亦作沙平寨、沙坪寨。即今四川峨边彝族自治县 (沙坪镇)。《方舆纪要》 卷73黎州守御千户所: 砂坪寨 “在所东南,接峨眉、犍为之界,苗寨也……明嘉靖末,木瓜番作乱,出砂坪,嘉定、峨眉、犍为皆震扰”。即

  • 保宁府

    元至元十三年 (1276) 改阆州东川路元帅府置,治所在阆中县 (今四川阆中市)。以五代唐保宁军为名。二十年 (1283) 升为保宁路,不久复降为保宁府,属广元路。明洪武四年 (1371) 属四川行中

  • 安边堡

    ①北宋置,属镇戎军。在今宁夏固原县南五十里大湾乡武家坪。熙宁四年(1071)废,五年于此置张义堡。②在今四川高县北。《方舆纪要》卷70高县:安边堡“在县城北。《志》云:其地当兴、珙、筠三县之要道。永乐

  • 广武镇

    ①在今山西山阴县南六十五里新广武村。清置巡司于此。②在今蒙古国东南苏赫巴托省南境。明金幼孜《北征录》:永乐八年(1410),成祖亲征阿鲁台,“至于广武镇,川中有土城基,问人云:‘国初征和林时所筑, 屯

  • 平地泉

    即今内蒙古察哈尔右翼前旗北平地泉镇。清康熙中于此置驿站,蒙古名塔拉布拉克。1919年拟建平绥铁路车站,因民反对,移建平地泉车站于西北二十里老窝咀山下,即今集宁市。集镇名。在内蒙古自治区察哈尔右翼前旗中

  • 小梅关岭

    又名小梅岭。在今江西大余县境内。《方舆纪要》卷88南安府大庾县:小梅关岭“有二,一在府北一里,与梅关相对;一在府西南十五里,较梅岭差平小。《志》云,小梅关,相传唐开元以前入粤之路, 由此渡章水滩,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