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三合县

三合县

1913年改三脚��州同置,属贵州黔中道。治所即今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据《地学杂志》1914年第7、8期载《贵州移置增设各县呈表并批附清单》: “该县有天河、地河、马场河三河合流之地”,故名三合。1920年直属贵州省。1941年与都江县合并,改设三都县。


旧县名。1913年由独山县三脚州同改置,治今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三合镇。属黔中道。1942年与都江县合并,改设三都县。


猜你喜欢

  • 复 (復) 阳侯国

    西汉元康元年 (前65) 置,属南阳郡。治所在今河南桐柏县西北二十二里固庙。《水经·淮水注》: “在桐柏大复山之阳,故曰复阳也。” 西晋废。

  • 昆明

    古族名。《史记·西南夷列传》: “自桐师以东北至叶榆,名为巂、昆明。皆编发,随畜迁徙,毋常处,毋君长,地方可数千里。” 战国至秦、汉,昆明族在今云南洱海一带,处从蜀通身毒道上,但发展比较缓慢。汉武帝曾

  • 长平

    ①战国赵地,在今山西高平市西北二十里王报村。《史记·秦本纪》:昭襄王四十七年(前260),使武安君白起击赵,“大破赵于长平,四十余万尽杀之”,即此。②战国魏地,在今河南西华县东北。《史记·秦始皇本纪》

  • 鬼谷

    ①在今山东淄博市淄川城东梓桐山。元于钦《齐乘》 卷1谓梓桐山 “后有石垒圆洞,古老相传鬼谷子隐居,名鬼谷洞”。并引 《典略》 云: “鬼谷弟子苏秦、张仪辈五百余人,鬼谷为作窟,深二丈。曰:有能在窟中说

  • 常山关

    又名鸿上关。即今河北唐县西北一百十里倒马关。《汉书·地理志》: 代郡有 “常山关”。为古代河北平原通向北方边陲地区要隘。又称鸿上关。即今河北省唐县西北、太行山东麓的倒马关。《后汉书·光武帝纪》:东汉建

  • 浢水

    今山西芮城县东浢水涧。源出中条山麓,南流入黄河。《水经·河水注》: “河北县有浢水,南入于河。”

  • 甲洲

    在今福建诏安县东南。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筑城。《明史·和兰传》:天启中,和兰“出没浯屿、 白坑、东椗……甲洲间, 要求互市”,即此。村名。在福建省诏安县东南部、东溪入海处。属桥东镇。人口 560

  • 思灵山

    亦作思陵山。又名西山。在今广西桂平县西五里。《新定九域志》 卷9浔州有 “思灵山”。《方舆纪要》 卷108桂平县: 思陵山 “秀峙穹窿,映带府治。上有三清岩。宋淳化初,州守姚嗣宗游此,亦曰姚翁岩。有泉

  • 洮安县

    1914年改靖安县置,属奉天省洮昌道。治所在白城子 (今吉林白城市)。1929年直属辽宁省。1950年改名白城县。旧县名。(1)原名靖安县,因与江西省靖安县重复,1914年改名,因地处洮儿河沿岸,为祈

  • 汾门

    又名梁门。战国赵地。在今河北徐水县西易水之北。《史记·赵世家》:孝成王十九年(247),“以龙兑、汾门、临乐与燕”。又《水经·易水注》:易水“南径武遂县南,新城县北,俗又谓是水为武隧津。津北对长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