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冈郡
西魏置,属开州。治所在今四川大竹县北。北周天和四年(569)属通州。辖境相当今四川大竹县北部地。隋开皇三年(583)废。
西魏置,属开州。治所在今四川大竹县北。北周天和四年(569)属通州。辖境相当今四川大竹县北部地。隋开皇三年(583)废。
亦名席帽溪堡。北宋元丰五年 (1082)置,属乐共城。在今四川兴文县西北。《宋史·蛮夷传四》: 元丰五年 (1082),“筑乐共城、江门砦、梅岭、席帽溪堡,西达淯井,东道纳溪,皆控制要害”。不久废。
即砥柱山。在今河南陕县东北黄河中。唐赵冬曦《三门赋序》:砥柱山之六峰,“其最北有两柱(即今鬼门岛、神门岛)相对,距崖而立,即所谓三门也”。清雍正《河南通志》卷15:“康熙四十三年,陕甘总督博济等疏称:
地区名。指甘肃陇山以西之地。故甘肃亦称陇西。即“陇右”。
即今辽宁昌图县北一百一十里八面城镇。清光绪间由梨树城移昌图分防照磨于此。民国《昌图县志》卷1载:清道光间筑城时,掘得八面城石碣,遂名其城曰八面城。
即今河南潢川县东南江家集乡。清光绪《光州志》卷1《市集》:“州东南六十里有江家集。”民国初设县佐驻此。
即今广东东莞市虎门镇西北蛇头湾。扼虎门之口,为海防要地。清光绪 《广州府志》 卷73兵防: 东莞县有 “左哨头司额外外委一员,分防蛇头湾炮台汛”。
唐置,属云州。治所在今四川荣县西南境。景龙二年 (708) 废入大牢县。
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永阳县置,属易州。治所即今河北涞水县。《元和志》 卷18涞水县: “近涞水为名。” 大业初属上谷郡。唐属易州。北宋太平兴国六年 (981) 废入易县。辽复置,仍属易州。民国
即今四川荣县西越溪河支流杨家河。《元和志》卷33旭川县:“大牢溪出县北铁山下,南流经县北。”大牢县以此名。《寰宇记》卷85应灵县:“大牢溪水一名赖溪。”清陈登龙《蜀水考》卷2:“大牢溪源出荣县北铁山,
隋开皇十六年 (596) 置,属莘州。治所在今山东聊城市西南五十里沙镇。大业初属武阳郡。唐属博州。《元和志》 卷16武水县: “在武水沟之南,因名之。” 五代周显德二年 (955) 废。古县名。隋开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