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尹
北魏延和元年(432)改代尹置,治所在平城县(今山西大同市东北古城)。太和十七年(493)改为代郡。
北魏延和元年(432年)改代尹置,治万年县(即今山西大同市东北古城)。太和十七年(493年)改代郡。
北魏延和元年(432)改代尹置,治所在平城县(今山西大同市东北古城)。太和十七年(493)改为代郡。
北魏延和元年(432年)改代尹置,治万年县(即今山西大同市东北古城)。太和十七年(493年)改代郡。
亦作剌麻哈。在今青海达日县西黄河南。《元史·地理志》 河源附录: “思本曰: …… (怀里火秃河) 与黄河合,又东北流一百余里,过郎麻哈地。”
宋大理置,治所即今云南保山市。辖境约当今云南保山市、永平县以南,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以北,东抵澜沧江,西抵怒江。元至元十一年(1274)降为永昌州。十五年(1278)复为府,属大理路,为大理金齿等
唐长寿二年 (693) 改唐昌县置,属彭州。治所在今四川郫县西北唐昌镇。神龙元年 (705) 复为唐昌县。古县名。武周长寿二年(693年)以唐昌县改名,治今四川省郫县西北唐昌镇。属彭州。唐神龙元年(7
亦名高骊山。在今江苏句容县东北。《隋书·地理志》:延陵县有句骊山。
即今安徽青阳县东南十五里架桥。清乾隆 《青阳县志》 卷1: “百驾桥即柏家桥,离城十五里,系木桥通徽要路。”
在今河北泊头市东北。《方舆纪要》 卷13交河县: 倒流河在 “县 (按,今泊头市西南交河镇) 东北九十里,县东境之水汇流于此,西流四十里会为三岔河,注于滹沱,故曰倒流。一名蔡河”。
①明洪武四年(1371)置,在今广东博罗县东北。清雍正八年(1730)改置苏州巡司。②明置,属宁番卫。在今四川冕宁县。《方舆纪要》卷74番卫军民指挥使司:苏州驿在“卫治东”。明洪武四年(1371年)置
在今广西上思县东南十里。《方舆纪要》卷110上思州: 峙武岭 “在州东南。其东峰高百丈上有土城,相传马伏波所立。山之麓为甘燕岩。其对峙者又有胡峙岭、回车岭,上皆有土城”。
即今广东紫金县西南兰塘镇。清雍正 《广东通志》 卷18: 永安县有蓝塘墟。
在今江苏镇江市南三里运河上。《舆地纪要》卷7镇江府:丁卯港,“《京口志》:在城南三里,即晋所立丁卯埭。《舆地志》:晋元帝子裒镇广陵,运粮出京口,为水涸,奏请立埭丁卯。制可。因以为名”。在今江苏省镇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