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门堰
在今安徽舒城县西南七门山下。西汉初,羹颉侯刘信筑。《方舆纪要》卷26舒城县:七门堰“在县西南七门山下,三堰之源出焉。三堰者,一曰乌羊堰,在县南十五里;一曰千功堰,在县南二十里;一曰槽牍堰,在县南二十五里。与七门堰共灌田二万余顷。俱汉初羹颉侯所筑。后汉末刘馥经理之,为灌溉之利”。1968年龙河口水库建成,七门堰纳入淠史杭灌区综合利用工程。
在今安徽舒城县西南七门山下。西汉初,羹颉侯刘信筑。《方舆纪要》卷26舒城县:七门堰“在县西南七门山下,三堰之源出焉。三堰者,一曰乌羊堰,在县南十五里;一曰千功堰,在县南二十里;一曰槽牍堰,在县南二十五里。与七门堰共灌田二万余顷。俱汉初羹颉侯所筑。后汉末刘馥经理之,为灌溉之利”。1968年龙河口水库建成,七门堰纳入淠史杭灌区综合利用工程。
春秋晋地,后属秦。在今陕西大荔县东。《左传》: 宣公十五年(前594),“秦桓公伐晋,次于辅氏”。《清一统志· 同州府二》 引 《朝邑县志》:“辅氏城,在县西北十三里。”春秋晋地。在今陕西省大荔县东。
在今江西上犹县西南。《明一统志》 卷58南安府: 神桥 “在上犹县治西南。宋咸淳间,邑人建木桥,跨三江上。每春涨多漂溺。后邑令赵明甫开新路避其险,造桥于此,成功之速若有神助,故名”。
①即普口市。今湖南醴陵市东北三十六里浦口镇。②一作堡口市。即今湖南新宁县东北五十四里堡口乡。清光绪 《湖南通志》 卷1新宁县图: 县东北有浦口。
秦置,属泗水郡。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北七十四里高楼乡潼郡村。西汉属临淮郡。东汉属下邳国。三国魏属下邳郡。西晋属下邳国。北魏属临潼郡。南朝梁废。古县名。秦置,治今安徽省灵璧县东北。属泗水郡。西汉属临淮郡。东
即今安徽六安市北马头镇。《清一统志·六安州》:马头汛巡司“在州北六十里。本朝乾隆五十四年置”。
在今湖南桑植县境。《方舆纪要》 卷77桑植安抚司: 桑植峒 “在司境。《志》 云: 司自上、下峒以外,所辖凡十八洞: 桑植、美坪、朝南、那步、人士、黄河、鱼龙、夹石、若南、杆坪、蚕辽、全藏、柘山、栏岩
①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晋书·董京传》:董京“初与陇西计吏俱至洛阳,被发而行,逍遥吟咏,常宿白社中”。《水经·谷水注》:“阳渠径建春门,水南即马市,北则白社故里。”皆此。②在今湖北荆门市南。《舆地纪胜
清置,属霞浦县。即今福建霞浦县东南闾峡。
在今江西井冈山市(茨坪)东南三十里。为井冈山五大哨口之一,是通往遂川县的交通要冲。遂川县反动地方武装曾数次率部侵扰,都被击退。在江西省井冈山市茨坪东南约15千米。海拔600多米。为井冈山五大哨口之一。
在今湖北鄂城市东三十里。《三国志·吴书·全综传》注引《江表传》曰:“权使子登出征,已出军,次于安乐。”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