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村民居
在今山西襄汾县城南八里丁村。村内遗存明、清两代民居院落二十余处,较早者为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至四十年,较晚者为清康熙、咸丰间,基本上是明清时期村子的布局。分为北、中、南三个建筑组群,院落多为座北朝南的四合院格局,有正厅、厢房、倒座、过厅、后楼等。明代院落院门多在东南角,清代则灵活多变。建筑构件上的石雕、砖雕和木雕,题材丰富,有人物、花卉、飞禽走兽,内容则包括古典戏曲、历史故事等,造型优美,雕刻精细,是我国明清民居中雕刻艺术的佳作。1988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今山西襄汾县城南八里丁村。村内遗存明、清两代民居院落二十余处,较早者为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至四十年,较晚者为清康熙、咸丰间,基本上是明清时期村子的布局。分为北、中、南三个建筑组群,院落多为座北朝南的四合院格局,有正厅、厢房、倒座、过厅、后楼等。明代院落院门多在东南角,清代则灵活多变。建筑构件上的石雕、砖雕和木雕,题材丰富,有人物、花卉、飞禽走兽,内容则包括古典戏曲、历史故事等,造型优美,雕刻精细,是我国明清民居中雕刻艺术的佳作。1988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唐贞元十年 (794) 南诏破吐蕃后置,治所在铁桥城 (今云南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东北,金沙江西岸塔城附近)。辖境约当今金沙江上游往东至雅砻江间云南及四川的部分地区。南诏后期废入剑川节度。唐咸通年间,南诏
亦作大姑夹河。即今山东莱阳、烟台市境之大姑夹河。源出莱阳市东北四十里三螺山东麓,东北流经栖霞县东,北流至烟台市西入海。《清一统志·登州府》:大姑河“发源莱阳县东北四十里三螺山之东麓,北流经福山县(今福
即今福建龙岩市西小池溪。《方舆纪要》卷99龙岩县: “罗桥溪在县西二里。源出县西南七十里大小池,合流经此,上有罗桥,至县南三里石鼓潭而会龙川。”
①在今浙江杭州市南。宋 《淳祐临安志》 卷10引苏轼 《请开河奏状》: “茆山河,南抵龙山浙江闸口。” 即此。②即闸口墟。今广西合浦县东北闸口镇。
在今四川剑阁县东北五十里剑门镇之青树子。《宋史·王全斌传》: 乾德三年 (965),降卒牟进言,自来苏砦 “ ‘出剑关南二十里,至清强店,与大路合。……’。(王) 昭远闻 (史) 延德兵趋来苏,至清强
在今台湾省台南县南。清康熙间蒋毓英《台湾府志》卷2:大武笼山“在马鞍山西北。尤高耸”。乾隆间范咸《重修台湾府志》作“大武垅山”。山下有大武垅社,山因社名。
①五代吴乾贞三年(929)改永安镇置,即今湖北咸宁市。南唐保大十二年(954)改置永安县。②五代南唐改永安镇为永安场,在今福建建宁县西南三里。北宋建隆二年(961)南唐改置建宁县。③旧名草鞋街。即今四
在今四川梁平县南金带镇北双桂村。清光绪《梁山县志》卷3:双桂禅院在“县西南三十里。为破山禅师丛林。桂树已非旧植。寺前有藏经楼,后有破山塔”。今寺为清顺治十年(1653)破山法师兴建,先后六次扩建,占地
①又名铜零口。在今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东南。《晋书·陶侃传》: 西晋建兴元年 (313),侃击杜陵, “周为荆州刺史, 先镇浔水城, 贼掠其良口。侃使部将朱伺救之,贼退保冷
①即今浙江岱山县岱山岛。《清一统志·宁波府一》: 岱山 “在定海县东北海中。约一潮可到。有鹞子尖。其巅下冈岚秀拔,林樾苍润,时有云雾抹其顶”。②即泰山。在今山东泰安市北。《尚书·禹贡》:“海、岱惟青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