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犬之叹
《史记.李斯列传》载:秦二世时,李斯被赵高馋,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后以“黄犬之叹”用为悲叹被馋受死,未能及早隐退、追悔莫及的典故。
唐.李白《襄阳歌》:“咸阳市中叹黄犬,何如月下倾金罍!”
晋.向秀《思旧赋》:“昔李斯之受罪兮,叹黄犬而长吟。”
《史记.李斯列传》载:秦二世时,李斯被赵高馋,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后以“黄犬之叹”用为悲叹被馋受死,未能及早隐退、追悔莫及的典故。
唐.李白《襄阳歌》:“咸阳市中叹黄犬,何如月下倾金罍!”
晋.向秀《思旧赋》:“昔李斯之受罪兮,叹黄犬而长吟。”
《文选》卷二十五南朝.宋.谢灵运《登临海峤初发强中作与从弟惠连见羊何共和之》。唐.李善注引《宋书》:“谢灵运既东游还,与族弟惠连、东海何长瑜、颍川荀雍、太山羊璿之文章常会,共为山泽之游,时人谓之‘四友
源见“折冲樽俎”。谓凭智谋退敌取胜,挽回败局。宋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参赞大臣,徒取充位如此,有如敌骑长驱,尚能折冲御侮耶?”并列 抗击抵御入侵之敌。语本《诗经·大雅·绵》:“予曰有御侮。毛传:‘
《易.乾》:“初九,潜龙勿用。”李鼎祚集解引马融曰:“物莫大于龙,故借龙以喻天之阳气也。初九,建子之月,阳气始动于黄泉,既未萌芽,犹是潜伏,故曰潜龙也。”后因以“潜龙”比喻圣人在下位,隐而未显。《三国
源见“乌衣门第”。借指豪门贵族的往事。唐李商隐《过故崔兖海宅与崔明秀才话旧僚杜赵李三掾》诗:“绛帐恩如昨,乌衣事莫寻。诸生空会葬,旧掾已华簪。”
同“晏子裘”。清毛奇龄《许使君诗》:“廉辞原宪粟,俭着晏婴裘。”
源见“履薄临深”、“履虎尾”。喻危险恐惧。葛洪《抱朴子.诘鲍》引晋 鲍敬言《无君论》:“王者临深履尾,不足喻危。假寐待旦,日昃旰食,将何为惧祸及也。”并列 临近深渊,踩住老虎尾巴。比喻处境危险。语本《
源见“龙伯钓鳌”。指传说中龙伯国巨人。唐张说《入海》诗之二:“龙伯如人类,一钓两鳌连。”亦喻指渔者。清赵翼《晚泊》诗:“远火晚回龙伯驾,荒芦寒打雁奴更。”【词语龙伯】 汉语大词典:龙伯
《左传.僖公四年》:“四年春(公元前656年),齐侯(指齐桓公)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指楚成王)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泛指极北方),寡人处南海(泛指极南方),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
源见“得鱼忘荃”。喻达到目的。唐李白《送族弟凝之滁求婚》诗:“与尔情不浅,忘筌已得鱼。”【词语得鱼】 汉语大词典:得鱼
源见“丰城剑气”。谓直射星斗的剑光。因丰城剑之一为龙泉,故称剑光为龙光。亦比喻志士豪情。清钱谦益《读新修滕王阁诗文集》诗之一:“夜深南斗龙光起,不为干将在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