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鹤收仙箭

鹤收仙箭

源见“郑公风”。喻指乘船顺风。宋陆游《小雨泛镜湖》诗:“龙化庙梁飞白雨,鹤收仙箭下青芜。”


【典源】《后汉书·郑弘传》注引孔灵符《会稽记》:“射的山南有白鹤山,此鹤为仙人取箭。汉太尉郑弘尝采薪,得一遗箭,顷有人觅,弘还之,问何所欲。弘识其神人也,曰:‘常患若耶溪载薪为难,愿旦南风,暮北风。’后果然,故若耶溪风至今犹然,呼为‘郑公风’也。”

【今译】 会稽射的山南有白鹤山,相传此地曾有白鹤为仙人取箭,郑弘年轻时曾于此砍柴,拾到一支箭,不一会有人来找,郑弘还了他,此人问郑弘有什么要求。郑弘知其为神人,说:“平日常为在若耶溪运柴苦恼,希望能早晨刮南风,傍晚刮北风。”后来果然如此,人们称为“郑公风”。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乘船顺风; 或用以咏鹤等。

【典形】 鹤收仙箭、樵风、取箭、取箭鹤、仙镝、仙人收箭、郑风、遗箭遣鹤取,遗箭鹤衔来。

【示例】

〔鹤收仙箭〕 宋·陆游《小雨泛镜湖》:“龙化庙梁飞白雨,鹤收仙箭下青芜。”

〔樵风〕 清·王士禛《恽向千岩竞秀图》:“分明乞与樵风便,身向山阴道上行。”

〔取箭〕 唐·李商隐《祭全义县伏波庙文》:“不待樵人之取箭,已见风回。”

〔取箭鹤〕 唐·罗隐《圣真观刘真师院》:“支床龟纵老,取箭鹤何慵。”

〔仙镝〕 唐·骆宾王《畴昔篇》:“仙镝流音鸣鹤岭,宝剑分辉落蛟濑。”

〔仙人收箭〕 清·吴伟业《题朱子葵鹤洲草堂》:“仙人收箭云归浦,道士开笼月满天。”

〔郑风〕 唐·骆宾王《夕次旧吴》:“郑风遥可托,阚月耿难依。”


猜你喜欢

  • 送书雁

    源见“雁足书”。指雁。唐杜甫《十二月一日》诗之一:“一声何处送书雁,百丈谁家上濑船?”【词语送书雁】   汉语大词典:送书雁

  • 长康

    源见“长康三绝”。指晋顾恺之,亦泛指书画家。宋苏辙《次韵文氏外孙骥以其祖父与可学士书卷还谢琮学士》:“欲锁空厨付长康,恐君讥我不与取。”【词语长康】   汉语大词典:长康

  • 匏系

    源见“匏瓜”。谓羁滞。唐李商隐《为大夫安平公华州进贺皇躬痊复物状》:“心但葵倾,迹犹匏系。伏蒲之觐谒未果,献芹之诚恳空深。”亦以喻不为时用、赋闲或喻指无用之物。宋苏辙《思归》诗之一:“匏系虽非愿,蠖屈

  • 犊鼻裈

    同“犊鼻”。清唐孙华《七夕喜雨》诗:“农家且稳鱼羹饭,贫室忙收犊鼻裈。”偏正 仅能盖膝的短裤或围裙。语本《汉书·司马相如传》:“相如自着犊鼻裈(此指围裙)。”[例]他神经错乱,只穿着~在街上走。△用于

  • 张三影

    宋李颀《古今诗话.有客谓张三影》:“有客谓张子野曰:‘人皆谓公为张三中,即“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也。’公曰:‘何不目我三影?’客不晓。公曰:‘“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

  • 五六六七

    源见“沂水舞雩”。称学生。《隶释.汉成阳令唐扶颂》:“五六六七,训导若神。”【词语五六六七】  成语:五六六七汉语大词典:五六六七

  • 雨旸时若

    《书.洪范》:“曰肃,时雨若;曰乂,时旸若。”后以“雨旸时若”谓气候调和,晴雨适时。元马致远《荐福碑》二折:“雨旸时若在仁君,鼎鼐调和有大臣。”主谓 旸,出太阳;时,及时、适时;若,句末助词,无义。下

  • 群玉山

    《穆天子传》卷二:“癸巳,至于群玉之山,……四彻中绳,先王之所谓策府。”晋.郭璞注:“《山海经》云:‘群玉山,西王母所居者。’”“言往古帝王以为藏书册之府,所谓藏之名山者也。”群玉山为传说中的仙山,是

  • 红雨

    源见“桃花雨”。借指落花。宋晁端礼《宴桃源》词:“洞户悄无人,空锁一庭红雨。”毛泽东《送瘟神》诗之二:“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词语红雨】   汉语大词典:红雨

  • 跋前踬后

    同“跋胡疐尾”。唐韩愈《进学解》:“跋前踬后,动辄得咎。”见“跋前疐后”。唐·韩愈《进学解》:“~,动辄得咎。”【词语跋前踬后】  成语:跋前踬后汉语大词典:跋前踬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