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孟棨《本事诗.徵异》:“元相公稹为御史,鞠狱梓潼(鞠通鞫,鞠狱,审讯犯人)。时白尚书在京与名辈游慈恩,小酌花下,为诗寄元曰:‘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当酒筹。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时元
源见“凭几”。指皇帝临终遗诏。明沈德符《野获编补遗.内阁》:“孝宗凭几之诏,仅命三辅臣受遗,而不及刘 戴二公,则内外亲疏之别也。”偏正 依靠着几案发布的诏令。指皇帝临终遗诏。语出明·沈德符《野获篇·礼
旧题唐.张鷟《朝野佥载》:“梁庾信以南朝初至北方,文士多轻之。信将《枯树赋》以示之,于后无敢言者。时温子升作《韩陵山寺碑》,信读而写其本……信曰:‘惟有韩陵山一片石堪共语。薛道衡、卢思道少解把笔,自余
同“鼎鼐调和”。唐权德舆《故司徒兼侍中赠太傅北平王挽词》:“授律勋庸盛,居中鼎鼐和。”【词语鼎鼐和】 汉语大词典:鼎鼐和
源见“吹毛求疵”。吹开皮上的毛,洗去所藏的污垢。比喻一意寻找他人的过失或缺点。《北齐书.宋游道传》:“游道禀性遒悍,是非肆口,吹毛洗垢,疮疵人物。”并列 吹开皮上的毛而洗去所藏的污垢。比喻一意寻找别人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初,平王之东迁也(注:周平王东迁雒邑,在公元前七七〇年,是为东周),辛有适伊川(注:辛有,周朝大夫。伊川,地在今河南嵩县及伊川县境),见被发而祭于野者,曰:‘不及百年,此其戎
同“做东道”。明冯梦龙《古今谭概.文戏》:“东都 周默未尝作东,一日请客,忽风雨交加。”请客谓之 “作东”。为什么说成 “作东”而不说成 “作西”或 “作南”、 “作北”呢?其理有二:一是我国古代以东
源见“扪虱而谈”。指放达不羁之士的特殊癖好。傅熊湘《满江红.海上同痴萍阿琴作》词:“刘伶锸,阮咸屐,祢衡鼓,王猛虱。叹年来湖海,壮怀都寂。”
源见“桓山之悲”。喻离别的痛苦。金元好问《送李参军北上》诗:“君不见,桓山鸟,乳哺不得须臾闲,众雏一朝散,孤雌回顾声悲酸。”【词语桓山鸟】 汉语大词典:桓山鸟
同“荆山玉”。南朝 梁庾肩吾《奉和武帝苦旱》:“江蘋享上帝,荆璧奠高峦。”唐杜牧《池州送孟迟先辈》诗:“周鼎列瓶罂,荆璧横抛?。”【词语荆璧】 汉语大词典:荆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