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京房传》:“京房字君明,东郡顿丘人也。……好钟律,知音声。”汉京房好学,最擅长《易》,以风雨寒温为候,各有占验。又好钟律,善知音声。后因以咏术士之典,或用为称美知音明律的人。《文选》卷一八马融
原作“绝长补短”,指土地面积、形状。后以此指汲取他人之长,以补充自己不足。滕文公未继位之前,出使楚国途中,路过宋国,拜见孟子。孟子和他讲了自己的性善之说,要他以尧舜之道治天下。后来滕文公回国时又去见孟
读书努力,不因贫困而中止,就好象耕田一样。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下》:“王韶之家贫而好学,尝三日绝粮,执卷不辍。家人诮之曰:‘困穷若此,何不耕?’王徐答曰:‘我常目耕耳。’”明代毛晋有“目耕楼”
源见“孝先便腹”。边韶昼日假卧,弟子曾私嘲其懒。故以“边韶寝”称昼眠。宋司马光《次韵和邵不疑假书江邻幾知方酣寝为诗通意》:“虽如边韶寝,且异宰予懒。”【词语边韶寝】 汉语大词典:边韶寝
佛教谓人只要觉悟,便能登上彼岸,获得超度。后亦多比喻悔过自新。元代无名氏《来生债》:“兀那世间的人,那贪财好贿,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何不早结善缘也。”见“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元·刘君锡《来生债》1折
源见“祖鞭先著”。借以勉人立志报国、努力进取。唐李白《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诗:“多逢剿绝儿,先著祖生鞭。”明杨珽《龙膏记.旅况》:“分明是洛阳 季子,临邛 司马,长安 曼倩,岂久困尘寰,从今去,
东汉.应劭《汉官仪》:“尚书郎奏事明光殿,省中皆胡粉涂壁,其边以丹漆地,故曰丹墀。尚书郎含鸡舌香,伏其下奏事。”(据《汉学堂丛书》本)汉时制度,尚书台尚书郎上朝奏事时,口中须含鸡舌香,这是为了使说话时
鞭子虽长,但打不到马肚子上去。 比喻力量达不到。语出《左传.宣公十五年》:“虽鞭之长,不及马腹。”《资治通鉴.齐纪.明帝建武二年》:“古人有言:“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南郑于国,实为马腹也。’”后也
源见“刘伶鸡肋”。意谓身体羸弱抵挡不了拳击。明沈受先《三元记.错认》:“由他唾面不须争,只是尊拳鸡肋难抵应。”
形容极小的一块地方。出自唐杨贵妃的事迹。杨贵妃(717-755年)名玉环,蒲州永乐(今山西芮城)人,开元二十四年入宫,天宝初被封为贵妃,深受唐玄宗宠幸。天宝九载(750年),因事触怒玄宗,被送至宫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