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高下在心

高下在心

左传.宣公十五年》:“天方援楚,未可与争,虽晋之强,能违天乎?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

春秋时,楚庄王出兵攻宋。宋求援于晋。晋景公感到左右为难,晋大夫伯宗极力反对出兵救宋,他劝阻景公说,楚国逞强,这是天助。晋虽强大,也不可违背天意。俗话说,遇事能屈能伸,必须心中有数。河水纳有污垢,山林藏有毒虫,美玉难免瑕疵。故国君蒙受一点耻辱,也是合乎天道的,大可不必为此而忧虑。“高下在心”,原意为斟酌事宜,制定对策。后引伸为大权在握,可以随心所欲。

三国志.魏书.王粲传》:“今将军总皇威,握兵要,龙骧虎步,高下在心。”这是陈琳谏大将军何进之言。


主谓 高下,比喻伸屈。原指做事要用心斟酌估量实情,采取适当措施。后用于形容大权在握,诸事操纵自如。语出《左传·宣公十五年》:“天方授楚,未可与争。虽晋之强,能违天乎?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后汉书·何进传》:“今将军总皇威,握兵要,龙骧虎步,~,此犹鼓洪炉燎毛发耳。”△用于处事方面。也作“高下任心”。


【词语高下在心】  成语:高下在心汉语词典:高下在心

猜你喜欢

  • 管宁皂帽

    源见“辽东帽”。称隐士冠饰。用以表示纯洁高尚的节操。清徐乾学《怀友人远戍》诗:“千载管宁传皂帽,难从辽海问生涯。”

  • 囫囵

    物体完整,没有被分离过。宋代朱熹《朱子语类》三四《论语》:“道理也是一个有条理底物事,不是囫( ㄏㄨˊ hú 斛)囵( ㄌㄨㄣˊ lún 仑)一物。”后人用“囫囵吞枣”比喻马虎了事,或读书不懂

  • 出谷

    同“出谷迁乔”。唐皮日休《旅舍除夜》诗:“出谷空嗟晚,衔杯尚愧先。”【词语出谷】   汉语大词典:出谷

  • 王谢家

    同“王谢乌衣”。清王摅《燕》诗:“春秋但记往来路,兴废已非王 谢家。”

  • 畴咨

    《书.尧典》:“帝曰:‘畴咨若时登庸。’”孔传:“畴,谁;庸,用也。谁能咸熙庶绩,顺是事者,将登用之。”后以“畴咨”指访问、访求。《汉书.武帝纪赞》:“孝武初立……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清

  • 问羊知马

    源见“钩距”。谓从旁推究,得以明白事情真相。南朝 陈徐陵《晋陵太守王厉德政碑》:“五鸡二彘,勤恤有方;问羊知马,钩距兼设。”并列 比喻从比较中得以明白事实的真相。语本《汉书·赵广汉传》:“钩距者,没欲

  • 负盐车

    源见“骥伏盐车”。意谓良骥已老,艰于拉车爬坡。比喻才华受到抑制,处境困厄。元欧阳玄《天马赋》:“负盐车而上太行者,慨未遇乎伯乐;伏皂枥而志千里者,又何惭乎老骥!”

  • 鲍叔义

    同“鲍叔交”。唐高適《宋中遇陈二》诗:“常忝鲍叔义,所期王佐才。”

  • 能者多劳

    有才能的人,也就多受些劳苦。《庄子.列御寇》:“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谓当弃绝巧智,以无能为乐。语意本此。后引申为有才能的人就该多辛苦些,多做些工作。主谓 有能力的人多干事,多劳

  • 惠施书

    源见“五车书”。借指宏富的著述或藏书。清王恪《送杨文叔北上》诗:“作客仍依王俭幕,故交好借惠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