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飞蛾赴火

飞蛾赴火

由“如飞蛾之赴火”简缩而成。“赴火”也作“赴焰”、“赴烛”、“扑火”、“投火”、“投焰”等。南朝梁代到溉字茂灌。彭城武原(今江苏邳县西北)人。溉少时孤贫,聪敏好学而有才。性格直爽,为人公正。官至散骑常侍、侍中、国子祭酒。溉之孙名荩,自幼爱好诗文,及年长,诗文超过到溉。深得梁武帝赏识。有一天,梁武帝看了到荩的诗文便与到溉开玩笑说:“你孙子的文章写得这样好,你的文章大概是他代你写的吧!”于是就写了《连珠》诗一首赐与到溉。其内容是:“用砚台磨出墨计来写文章,挥笔疾书文彩飞扬。这就像飞蛾全力扑火一样,忘记了自身的存亡。你已经是年迈之人,何不让你孙子到荩来替你写文章呢?”由于梁武帝的器重,到荩升为丹阳尹丞。这个典故,原指牺牲自己,照亮他人。后多比喻自投罗网或自取灭亡。

【出典】:

梁书》卷40《到溉传》569、570页:“(到荩)尝从高祖幸京口(今江苏镇江),登北顾楼赋诗,荩受诏便就,上览以示溉曰:‘荩定是才子,翻恐卿从来文章假手于荩。’因赐溉《连珠》曰:‘研磨墨以腾文,笔飞毫以书信。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lìn蔺,过分爱惜)。必耄(mào帽,八九十岁的年纪)年其已及,可假之于少荩。’”

【例句】:

后晋·张昭运等《旧唐书·僖宗纪》:“既知四隅断绝,百计奔冲,如穷鸟触笼,似飞蛾赴焰。” 宋·黄庭坚《演雅》诗:“蛣蜣转丸贱苏合,飞蛾赴烛甘死祸。” 元·杨显之《潇湘雨》二:“他今日自来到,岂不是飞蛾扑火,自讨死吃的。” 元·无名氏《谢金吾》第3折:“我已曾着人拿住杨景、焦赞两个,正是飞蛾投火,不怕他不死在手里。” 元末明初·施耐庵、罗贯中《水浒全传》27回:“灯蛾扑火,惹焰烧身。” 明·汪廷讷《狮吼记·住锡》:“只因迷宿本,似飞蛾投焰,自取焚身。”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乔彦杰一笑破家》:“飞蛾扑火身须丧,蝙蝠投竿命必倾。” 清·陶贞怀《天雨花》22回:“偏偏今日来追上,飞蛾投火自烧身。”


主谓 现喻自取灭亡。语本《梁书·到溉传》:“研磨墨以腾文,笔飞毫以书信,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张洁《串行儿》:“真像~那样急不可待地自取灭亡。”△多用于灭亡方面。→以卵击石 自投罗网 自取灭亡。也作“飞蛾赴焰”、“飞蛾赴烛”、“飞蛾扑火”、“飞蛾投火”、“飞蛾投焰”、“飞蛾投烛”、“夕蛾赴灯”、“夜蛾赴火”。


【词语飞蛾赴火】  成语:飞蛾赴火汉语词典:飞蛾赴火

猜你喜欢

  • 不教而战,是谓弃之

    不施行教练,便叫人去作战,这就叫抛弃他们。语出《论语.子路》:“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后多引作〔不教而战,是谓弃之〕。三国.蜀.诸葛亮《将苑.习练》:“夫军无习练,百不当一。习而用之,一可

  • 扫地无余

    《旧五代史.乐志下》:“自安史乱离,咸秦荡覆。崇牙树羽之器,扫地无余;戛击搏拊之工,穷年不翤。”意谓安史之乱京城长安陷入贼手,宫中珍物宝器尽被掠取,像扫地一样,毫无存留。略同于扫地以尽。《宣和画谱.山

  • 习家

    同“习家池”。唐李商隐《病中闻河东公乐营置酒口占寄上》:“兴欲倾燕馆,欢终到习家。”【词语习家】   汉语大词典:习家

  • 恶作剧

    旧题唐.段成式撰《剑侠传》载:唐建中(唐德宗年号)初,士人韦生移家汝州。路逢一僧,谓曰:“此数里是贫僧兰若(若,音rě,兰若,梵语“阿兰若”的省称,即寺院),郎君能顾乎?”士人许之。行十余里,不至。疑

  • 姬旦制礼乐

    《礼记.明堂位》:“武王崩,成王幼弱,周公践天子之位,以治天下。六年,朝诸侯于明堂,制礼作乐,颁度量,而天下大服。”周朝姬旦,周文王子,封于鲁。他代成王摄政多年,据说周朝礼乐制度都是他制订的。后遂用为

  • 五车二酉

    源见“五车书”、“书通二酉”。指丰富的图书典籍和渊博的知识。《天雨花》二回:“读书自幼到如今,五车二酉俱收纳。”

  • 百日至三公

    同“百日屡迁”。清唐孙华《闲居写怀》诗之六:“荀爽起布衣,百日至三公。”【典源】《三国志·魏书·荀或传》裴松之注引晋·张璠《汉纪》 曰:“ (荀)爽字慈明,幼好学,年十二,通《春秋》、《论语》,耽思经

  • 龙蛇之章

    《史记.晋世家》:“介子推从者怜之,乃悬书宫门曰:‘龙欲上天,五蛇为辅。龙已升云,四蛇各入其字,一蛇独怨,终不见处所。’文公出,见其书。……”晋公子重耳因国乱而逃亡,历尽艰辛,后返晋即位,为晋文公。晋

  • 名公器也,不可多取

    名誉是世人共有的东西,个人不应取得太多。 反映古代道家以谦退为本的思想。语出《庄子.天运》:“老子曰:‘名公器也,不可多取。’”唐.白居易《与元九书》:“古人云:‘名者公器,不可以多取。’仆是何者?

  • 百夫之特

    特:杰出。 一百人中数他杰出。 赞美杰出人才。语出《诗.秦风.黄鸟》:“谁从穆公?子车奄息。维此奄息,百夫之特。”唐.张九龄《故韶州司马韦府君墓志铭》:“公迹不由径,必期乎直;学不为辨,每抑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