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其诗,不知其人可乎
颂:同“诵”。 吟诵他的诗,不了解他的为人,可以吗? 意谓研究别人作品,必须了解作者为人,才能收到知人论世的效果。语出《论语.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清.刘熙载《艺概.诗概》:“杜少陵、元次山、白香山不但如身入闾闫,目击其事,直与疾病之在身者无异。颂其诗,顾可不知其人乎?”
颂:同“诵”。 吟诵他的诗,不了解他的为人,可以吗? 意谓研究别人作品,必须了解作者为人,才能收到知人论世的效果。语出《论语.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清.刘熙载《艺概.诗概》:“杜少陵、元次山、白香山不但如身入闾闫,目击其事,直与疾病之在身者无异。颂其诗,顾可不知其人乎?”
同“贞义女”。宋俞文豹《吹剑录》:“端平元年,邑宰徐进斋新其庙,文豹为作奉安祝词曰:‘惟此方之俗习,率勇敢于杀身。岂贞义之遗烈,犹隐然而在民。’”【词语贞义】 汉语大词典:贞义
源见“刘公荣”。称嗜酒豪饮。清 黄鷟来《春日过集蔡绳武斋头即事漫赋》诗:“倒冠每容山简醉,泥饮不碍公荣豪。”
《晋书.苻坚载记》载:前秦苻坚与王猛、苻融等大臣密议大赦,苻坚书写赦文时,一青蝇忽绕笔头。赦书尚未发布,京城已传遍大赦消息,原来是青蝇化作黑衣人传播的。后以“青蝇报赦”为赦罪的典实。明汤显祖《牡丹亭.
同“拥鼻吟”。宋欧阳修《和应之登广爱寺阁寄圣俞》:“旧社更谁能拥鼻,新秋有客独登高。”清曹寅《送孙伯琴之扬州》诗:“好去㩳身图画里,不妨拥鼻米船边。”【词语拥鼻】 汉语大词典:拥鼻
《礼记.檀弓上》:“子夏曰:‘圣人之葬人,与人之葬圣人也,子何观焉?昔者夫子言之曰:吾见封之若堂者矣。’”东汉.郑玄注:“封,筑土为垄,堂形四方而高。”据《礼记》载,孔子曾以“若堂封”形容古代坟墓方而
《论语.宪问》:“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孔子认为世人了解他的很少,子贡说:“怎么能说没有人了解您呢?”孔子说:“我不埋
源见“沧浪濯缨”。指浪迹江湖的隐士。唐杜甫《惜别行送向卿进奉端午御衣之上都》诗:“卿到朝廷说老翁,漂零已是沧浪客。”清曹寅《北行杂诗》之十五:“满坐沧浪客,从谁借酒兵?”【词语沧浪客】 汉语大词典
源见“狗尾续貂”。喻续写的不如原有的好。宋黄庭坚《再次韵兼简履中南玉》之三:“经术貂蝉续狗尾,文章瓦釜作雷鸣。”
《楚辞》战国楚.屈原《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伟大诗人屈原在《离骚》中以种植蕙草来表明自己对培育贤材的心愿。后遂用为典实。唐.柳宗元《种术》:“离忧苟可怡,孰能知其他。……留连树蕙
同“投梭折齿”。唐元稹《莺莺传》:“君子有援琴之挑,鄙人无投梭之拒。”见“投梭折齿”。鲁迅《集外集·斯巴达之魂》:“虽遭~,而未能忘情者也。”【词语投梭之拒】 成语:投梭之拒汉语大词典:投梭之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