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书.刘孺传》:“孺幼聪敏,七岁能属文。年十四居父丧,毁瘠骨立,宗党咸异之。服阕。叔父慎(《佩文韵府》卷七上引作‘瑱’)为义兴郡,携以之官,常置坐侧,谓宾客曰:‘此儿吾家之明珠也。’”刘孺幼聪敏,叔
见〔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其他只能看到人的表面,却不能洞察人的内心。形容难于真正看清人的本质。《红楼梦》94回:“咱们家人多手杂,自古说的,‘~’,那里保的住谁是好的?”△贬义。多用于描写
源见“生公点石头”。比喻道理说得透彻,令人信服。清蒋士铨《香祖楼.情转》:“陛下这番劝化,可令顽石点头、泥牛转磨矣。”主谓 形容道理讲得透彻,说服力强,足以使人信服。语本晋·无名氏《莲社高贤传·道生法
形容事事追随和模仿他人。孔子的学生颜回有一次问孔子,老师您慢慢走,我也慢慢走;老师您快快地走,我也快快地走;老师您前面跑,我也跟在后面跑;老师您跑得一溜烟,我只好瞪着眼睛落在了后面。孔子问道,这是什么
同“雅歌投壶”。清黄宗羲《明儒学案.处士魏药湖先生良器》:“一日,先生与同门友投壶雅歌,龙溪过而见之曰:‘腐儒亦为是耶?’”
源见“月御”。传说中指为月驾车的神。明何景明《告咎文》:“饬望舒以驰范兮,戒羲和以正御。”也借指月亮。晋张协《杂诗》之八:“下车如昨日,望舒四五圆。”唐 耿?《喜侯十七校书见访》诗:“谁为须张烛,凉空
春秋:古代史书名。相传为孔子所作。 原意是说古代圣王采诗以观民风。后来此事被废止,诗也就没有了。于是孔子作《春秋》,以寓善恶褒贬之义。语出《孟子.离娄下》:“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
见〔其智可及,其愚不可及也〕。
源见“毛遂自荐”。谓接纳有才学的人。唐孟郊《斗鸡联句》诗:“选俊感收毛,受恩愧始隗。”
匈奴盛酒和奶酪的器具。《汉书.苏武传》:“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唐代颜师古注引孟康曰:“服匿如罂:小口大腹方底,用受酒酪。”又引晋灼曰:“河东北界人呼小石甖受二斗所曰服匿。”【词语服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