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阳关三叠

阳关三叠

古曲调名,又叫《渭城曲》。唐代诗人王维写有一首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浥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饮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来入乐府,以为送别曲,反复诵唱,谓之“阳关三叠”。

宋.苏轼在《东坡志林》卷七中,对“三叠”作过考证:“旧时‘阳关三叠’,然今世歌者每句再叠而已。若通一首言之,又是四叠,皆非是。或每句三唱以应三叠之说,则丛然无复节奏。余在密州,文勋长官以事至密,自云得古本‘阳关’:每句皆再唱,而第一句不叠,乃知古本三叠盖如此。及在黄州,偶得乐天(白居易)《对酒》诗云:‘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注云:‘第四声,劝君更饮一杯酒。’以此验之,若一句再叠,则此句为第五声,今为第四声,则第一句不叠审矣。”后因以“阳关三叠”用为指称送别名曲的典故。

宋.苏轼《和孔密州五绝.见邸家园留题》诗:“阳关三叠君须秘,除却胶西不解歌。”


主谓 古曲名,又称《渭城曲》。因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清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而得名。入乐府,以为送别之曲,反复咏唱,遂称“阳关三叠”。后亦比喻离别。宋·苏轼《仇池笔记·阳关三叠》:“旧传《阳关三叠》今歌者每句再叠而已……有文勋者,得古本《阳关》,每句皆再唱,而第一句不叠,乃知唐本三叠如此。”△用于送别。也作“三叠阳关”。


【典源】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三辅黄图》卷六:“霸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

【今译】 古代长安东有灞水,水上有灞桥。古代送客至此有折柳赠别的习俗。唐代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是一首送别名作。诗中说:“渭城晨雨洒湿路面,尘土不扬,雨后客舍周围的柳树青青葱葱。劝您再饮一杯酒,就要离别了,西出阳关难逢故人。”此诗被教坊谱入乐府,称作“渭城曲”或“阳关曲”,因演唱时反复咏唱,故又称“阳关三叠”。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送别之情。

【典形】 灞桥怨别、唱渭城、唱阳关、泣渭城、四叠阳关、渭城诗、渭城朝雨、西出阳关、阳关曲、阳关三叠、阳关无限叠、阳关一杯酒、千万遍阳关、灞陵回首、灞桥烟柳、渭城风雨、阳关西出、三叠阳关、一曲阳关、渭城歌、渭城柳、听阳关、折柳声。

【示例】

〔灞桥怨别〕 宋·高观国《解连环·柳》:“依依灞桥怨别。正千丝万绪,难禁愁绝。”

〔唱渭城〕 宋·范成大《咏河市歌者》:“岂是从容唱渭城,个中当有不平鸣。”

〔唱阳关〕 唐·李商隐《赠歌妓》:“红绽樱桃含白雪,断扬声里唱阳关。”

〔泣渭城〕 宋·苏辙《李公麟阳关图》之二:“不堪未别一杯酒,长听佳人泣渭城。”

〔四叠阳关〕 宋·李清照 《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

〔渭城诗〕 金·元好问《江神子·观别》:“旗亭谁唱渭城诗?酒盈卮,两相思。”

〔渭城朝雨〕 金·元好问《送端甫西行》:“渭城朝雨三年别,平地青云万里程。”

〔西出阳关〕 宋·张炎《摸鱼子·别处梅》:“叹西出阳关,故人何处,愁在渭城柳。”

〔阳关曲〕 宋·李珏《击梧桐·别西湖社友》:“怕听阳关曲,奈短笛唤起天涯情远。”

〔阳关三叠〕 宋·苏轼《和孔密州五绝》:“阳关三叠君须秘,除却胶西不解歌。”


【词语阳关三叠】  成语:阳关三叠汉语词典:阳关三叠

猜你喜欢

  • 随机应变

    适应事机的变化灵活应付。出自唐郭孝恪之语。郭孝恪(?-648年),许州阳翟(dí狄)(今河南禹县)人。隋末曾参加李密领导的反隋武装,后随李密入唐,任宋州刺史。窦建德率众援助王世充时,他建议李世民固守武

  • 惜誓

    《楚辞.惜誓》题解汉王逸注:“《惜誓》者,不知谁所作也。或曰贾谊,疑不能明也。惜者,哀也;誓者,信也,约也。言哀惜怀王与己信约而复背之也。古者君臣将共为治,必以信誓相约,然后言乃从而身以亲也。盖刺怀王

  • 禹汤

    《礼记.礼运》:“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东汉.郑玄注:“能用礼义以成治也。”禹,大禹;汤,成汤,两人都为上古时的贤明有道君王,后遂用为赞美明主之典。唐.魏知古《从猎渭川献诗》:“得

  • 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一个国家必定先有自取讨伐的原因。然后别人才来讨伐它。 比喻事变要从自身内部去找原因。语出《孟子.离娄上》:“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

  • 古人炳烛夜游,良有以也

    炳:点燃。或作“秉”,拿。良:确实。以:原因。 古人点着蜡烛在夜间游乐,确实是有原因的。 旧时宣扬及时行乐。语出三国.魏文帝《与吴质书》:“少壮真当努力,年一过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炳烛夜游,良有以

  • 老当益壮

    形容人上了年岁,志气不减,应该更加壮盛。马援(事迹见前“大器晚成”条)东汉名将,少有大志。王莽时曾任地方官吏,经营畜牧业,生活飘泊不定。他曾多次对宾客流露自己的志向“男子汉大丈夫要有志气,越是穷困,志

  • 想望丰采

    见“想望风采”。《明史·冯琦传》:“(琦)数陈谠论,中外~,帝亦深誉倚。”【词语想望丰采】  成语:想望丰采汉语大词典:想望丰采

  • 穿壁

    源见“凿壁偷光”。形容学习勤苦。北周宇文逌《〈庾开府集〉序》:“穿壁未勤,映萤愈甚。”【词语穿壁】   汉语大词典:穿壁

  • 一夔应足

    源见“夔一足”。谓人才难得。宋辛弃疾《满江红.游清风峡和赵晋臣敷文韵》词:“叹只今人物,一夔应足。”

  • 倒悬之急

    《孟子.公孙丑上》:“当今之世,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倒悬指将人缚住两足头朝下、脚朝上地倒着悬挂起来。后以倒悬之急比喻处境极其困苦危急。亦作“倒悬之危”、“倒悬之苦”、“倒悬之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