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见“持螯把酒”。指善饮者。宋方岳《满江红.九日冶城楼》词:“江欲釂,谈天口,秋何负,持螯手。”明高启《九日与客登虎丘至夕放舟过天平山》诗:“他年何必问谁健,但令不负持螯手。”
源见“三缄其口”。谓慎言谈。明袁宏道《喜苏潜夫至柳浪》诗之三:“暂来犹有禁,佛语口须缄。”
源见“螳臂当车”。比喻不自量力,必招失败。唐刘知幾《史通.载文》:“及其申诰誓,降移檄,便称其智昏菽麦,识昧玄黄,列宅建都若鹪鹩之巢苇,临戎贾勇犹螳螂之拒辙。此所谓厚颜也。”见“螳螂当车”。唐·刘知几
同“画虎不成反类狗”。《后汉书.孔僖传》:“〔僖与崔骃〕同游太学,习《春秋》。因读吴王夫差时事,僖废书叹曰:‘若是,所谓画龙不成反为狗者。’”见“画虎不成反类狗”。《后汉书·儒林传上·孔僖》:“(僖与
泉石:自然界的山山水水;膏肓(huāng荒):人体内重要部位。此处形容酷爱大自然,如病入膏肓不可救药。出自唐田游岩之语。田游岩,京兆三原(今陕西三原)人。唐初隐士。早年曾携母妻共游各地山水,后隐居于箕
宋.邵伯温《邵氏闻见后录》卷一:“仁宗皇帝诞降,章懿后榻下生灵芝一本四十二叶,以应享国四十二年之瑞云。”宋仁宗赵祯诞生时,他的母亲卧榻下生了一株灵草,有四十二片叶子。有人附会说这象征他作四十二年皇帝。
同“曲高和寡”。宋苏轼《用前韵再和孙志举》:“唱高和自寡,非我谁当亲?”【词语唱高和寡】 汉语大词典:唱高和寡
同“苍水使”。唐杜甫《荆南兵马使太常卿赵公大食刀歌》:“苍水使者扪赤绦,龙伯国人罢钓鳌。”【典源】 《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禹乃东巡登衡岳,血白马以祭,不幸所求。禹乃登山,仰天而啸。因梦见赤绣衣
《后汉书.邓禹传》载:东汉邓禹二十四岁拜为大司徒,位至三公。衮,古代上公所服,借指三公。后因以“拜衮之岁”指二十四岁。《南史.宋彭城王义康传》:“袁淑尝诣义康,义康问其年。答曰:‘邓仲华拜衮之岁。’”
《诗经.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暴虎,空手搏虎;冯(píng)河,徒步过河。又《论语.述而》:“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与谁偕同)?’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