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钟阜蓼

钟阜蓼

东汉.赵晔《吴越春秋》卷八《勾践归国外传》:“越王念复吴仇非一旦也。苦身劳心,夜以接日,目卧则攻之以蓼(注:目倦欲睡,则口含辛辣之蓼,以使清醒),足寒则演之以水,冬常抱冰,夏还握火,愁心苦志,悬胆于户,出入尝之,不绝于口。”

国语.吴语》:“王曰:‘越国之中,疾者吾问之,死者吾葬之,老其老,慈其幼,长其孤,问其病,以求报吴(注:报吴灭越之仇)。愿以此战。’”

春秋时,越王勾践为报吴灭越之仇,曾抚老慈幼,葬死问疾,又曾苦励其志,倦困之时,口含辛辣的蓼草,以使清醒。钟阜,指钟山、阜山,地在今南京市。越灭后,其地属准越国。钟阜蓼,即越王蓼。后以“钟阜蓼”为励志复仇之典,以“含蓼问疾”为刻苦自励,抚恤疾苦之典。

唐.吴融《和睦州卢中丞题茅堂十韵》:“好移钟阜蓼,莫种首阳薇。”《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裴松之注引习凿齿曰:“观其所以结物情者,岂徒投醪抚寒含蓼问疾而已哉!”


猜你喜欢

  • 灵寿杖

    灵寿:树名,又名椐,可制杖。灵寿树外观似竹,有枝节,长八九尺,外围三四寸,制杖不用削治,自然符合要求。西汉末年,太师孔光因王莽专权而坚持称病辞位。太后下诏说:“……命太师不必每天上朝,十天赐给一次御餐

  • 复瓿

    同“覆酱瓿”。复,通“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三九回:“只恨不知作者姓名,这等名作,埋没在风尘中,也不知几许年数了;倘使不遇我辈,岂不是徒供鼠啮虫伤,终于复瓿。”【词语复瓿】   汉语大词典:复瓿

  • 王褒雅音

    雅音:高雅美好的音律。王褒字子渊,蜀郡资中(今四川资阳)人,西汉辞赋家。汉宣帝刘询喜欢创作诗歌,想要振兴诗歌韵律,丞相魏相推荐通晓音律的各地人材,宣帝召见并任命为待诏。益州刺史王襄想要对百姓进行风俗教

  • 郗生入幕

    源见“入幕宾”。泛指入为幕僚的人。宋孔武仲《赋张芸叟蕃刀》诗:“郗生入幕宜有画,定远出塞将封侯。”《醒世恒言.黄秀才徼灵玉马坠》:“已效郗生入幕,何当干木逾垣。”

  • 槛外长江空自流

    槛( ㄐㄧㄢˋ jiàn ):窗户下或长廊旁的栏杆。 看栏外长江,依旧滔滔东流。 慨叹人事变迁,而长江依然如故。 古人对景伤怀之辞。语出唐.王勃《滕王阁序》:“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 斗筲

    源见“斗筲小人”。喻人的才识短浅,气量狭窄。亦喻才识短浅的人。晋陆机《豪士赋》序:“庸夫可以济圣贤之功,斗筲可以定烈士之业。”常用作谦词。《后汉书.孟尝传》:“臣以斗筲之姿,趋走日月之侧。”【词语斗筲

  • 操戈入室

    源见“膏肓墨守”。指以其人之说反驳其人。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史书占毕一》:“柳宗元爱《国语》,爱其文也;非《国语》,非其义也……好而知恶,宗元于《国语》有焉。论者以柳操戈入室,弗察者又群然和之。”

  • 众狙

    源见“朝三暮四”。比喻被愚弄的众人。宋苏轼《答任师中家汉公》诗:“升沉一何速,喜怒纷众狙。”【词语众狙】   汉语大词典:众狙

  • 汉二傅

    源见“二疏还乡”。指西汉疏广、疏受。二人分别为汉宣帝太子太傅、太子少傅,故称。二人皆功成身退,为世人所景仰。宋孙觌《向伯恭侍郎致政芗林筑一堂名之曰企疏晋陵孙闻而赋诗》之二:“寥寥汉二傅,千岁一关键。”

  • 魏王大瓠

    源见“魏王瓠”。比喻人才不得其用。宋苏轼《蒜山松林中可卜居余欲僦其地》诗:“魏王大瓠无人识,种成何翅实五石。”【典源】 《庄子·逍遥游》:“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