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蜀志.郤正传》:“阳盱请而洪灾息,桑林祷而甘泽滋。”阳盱、桑林:都是地名。相传夏禹曾在阳盱之阿为民请求灭息洪灾;成汤曾在桑林之际为民祈祷降临甘霖,都以民忧而己忧。旧因以比喻为政者诚心为民就能
同“一箭下聊城”。宋曾觌《水调歌头》词之二:“常记青油幕下,一矢聊城飞去,谈笑静边头。”
《诗.小雅》有《白华》篇,已亡逸。《诗序》谓:“《白华》,孝子之洁白也。”此诗言孝子养父母常自洁,如白华之无点污。《文选.束晳〈补亡诗〉之二》有“白华朱萼,被于幽薄”之句,李善注云:“此喻兄弟比于华萼
源见“王烈髓”。借指世外仙人般生活。唐刘禹锡《桃源行》诗:“筵盖石髓劝客食,灯爇松脂留客宿。”
源见“陆凯传情”。借指远方亲友的音讯。唐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诗:“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源见“沧海桑田”。喻世事变化迅速。唐徐凝《寄海峤丈人》诗:“万丈只愁沧海浅,一身谁测岁华遥。自言来此云边住,曾看秦王树石桥。”
源见“依样画葫芦”。比喻单纯模仿照搬,缺乏创造。清周亮工《书影》卷三:“工者不过优孟抵掌之诮,拙者至有葫芦依样之讥。”主谓 照现成的样子画葫芦。比喻缺乏新意。郭沫若《文艺论集·批评与梦》:“才既不天,
《晋书.王沈传》(按:沈同沉):“王沈字处道,太原晋阳人也。……寻迁尚书,出监豫州诸军事、奋武将军、豫州刺史。至镇,乃下教曰:‘自古贤圣,乐闻诽谤之言,听舆人之论,刍荛有可录之事,负薪有廊庙之语故也。
源见“孔鲤趋庭”。指父教。唐骆宾王《上兖州崔长史启》:“然而少奉过庭之训,长昧克己之方。”唐白居易《与严砺诏》:“秩贵冬官,以表过庭之训;封荣石窌,用旌徙宅之贤。”偏正 本来指的是孔丘教训儿子孔鲤学诗
同“心在魏阙”。唐李商隐《哭遂州萧侍郎二十四韵》:“徒欲心存阙,终遭耳属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