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郢书燕说

郢书燕说

比喻以讹传讹,亦喻穿凿附会,曲解原意。楚国郢都有人给燕国相国写信,因为时值晚上,灯光不亮,就对拿蜡烛的人说,举蜡烛。嘴里说着,无意中连“举烛”二字也写到信上。燕相国读后十分高兴。他说,举烛是崇尚光明的意思。所谓崇尚光明,就是要选贤任能。因而将这些话告诉了燕王。燕王很高兴,下令在全国推行,果然将燕国治理好了。韩非子认为,虽说是国家赖此而治,但这并不是郢人写信时的原意。现在的学者研究先贤著作,使用的就是郢书燕说式的方法啊!

【出典】: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而误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国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悦,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今世学者,多似此类。”

【例句】:

明·杨慎《升庵诗话》:“子美诗句(汝与东山李白好),正因其自号而称之耳。流俗不知妄改。近世作《大明一统志》,遂以李白入山东人物类,而引杜诗为证,近于郢书燕说矣。”


主谓 郢,春秋战国时楚国的都城;燕,古国名,这里指燕相。郢地人信中的误写,燕国人却为之作了解释。指穿凿附会,曲解原意。语出《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而误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国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悦,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今世学者,多似此类。”清·王琦《〈李太白全集〉序》:“自会征经引史,亦不无~之误,或失作者命意修辞之旨。”△贬义。用于比喻,对前人或他人著作的曲解。→穿凿附会 牵强附会望文生义 象文生义 以讹传讹 ↔丝毫不爽


【典源】《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郢人有遗 (wei) 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说(悦),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今世举学者多似此类。”

【今译】 楚国有人夜晚给燕国的相国写信,因烛火不明,他对拿烛的人说:“举烛。”因而在信上误写“举烛”二字。燕相得信后恍然有所悟,解释说:“举烛,即言追求开明,政治追求开明,即要选贤任能。”燕相将此意报告燕王,燕王大喜, 并按燕相的建议去做, 于是国家大治。燕国虽然大治,但这并非书信本意。现在治学的人,许多也与此相类。

【释义】 后以此典指穿凿附会,曲解原意。

【典形】 举烛、燕君书误、燕说、燕郢、郢书。

【示例】

〔举烛〕 清·黄遵宪《杂感》:“多岐道益忘,举烛乃笔误。”

〔燕君书误〕 北周·庾信《对烛赋》:“楚人缨脱尽,燕君书误多。”

〔燕说〕宋·黄庭坚《奉和文潜赠无咎》之二:“谈经用燕说,束弃诸儒传。”

〔燕郢〕 宋·韩希孟《书衣帛诗》:“不意风马牛,复及此燕郢。”

〔郢书〕 清·黄遵宪《杂感》:“燕相说郢书,越人戴章甫。”


【词语郢书燕说】  成语:郢书燕说汉语词典:郢书燕说

猜你喜欢

  • 千载一逢

    见“千载一遇”。《梁书·任昉传》:“顾已循涯,寔知尘忝,~,再造难答。”【词语千载一逢】  成语:千载一逢汉语大词典:千载一逢

  • 推刃

    《公羊传.定公四年》:“父不受诛,子复仇,可也;父受诛,子复仇,推刃之道也。”何休注:“一往一来曰推刃。”谓父罪当诛而子复仇,仇家之子亦必报复,则形成一往一来的循环报复。后因以“推刃”指复仇或以刀剑刺

  • 不露圭角

    《礼记.儒行》“毁方而瓦合”汉郑玄注:“去己之大圭角,下与众小人合也。”孔颖达疏:“圭角谓圭之锋铓有楞角。言儒者身恒方正,若物有圭角;不欲异众过甚,去其大圭角,言犹有小圭角也。”后因以“不露圭角”谓深

  • 涸辙之鱼

    见“涸辙之鲋”。明·无名氏《四贤记·告贷》:“小生乌古孙良祯,遭家不造,被寇相侵,惊心草木皆兵,举目椿萱何在,累累如丧家之犬,圉圉似~。”【词语涸辙之鱼】  成语:涸辙之鱼

  • 以约失之者鲜矣

    约:约束。一说,俭约。鲜( ㄒㄧㄢˇ xiǎn ):少。 因能自我约束而犯过失的事极少。一说,因能力行俭约而犯过失的事极少。语出《论语.里仁》:“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后汉书.虞延传》:“延谏

  • 盲左

    源见“盲史”。指左丘明。清龚自珍《辨仙行》:“侧闻盲左位颇尊,姬 孔而降三不湮。”【词语盲左】   汉语大词典:盲左

  • 娲氏补天

    同“女娲补天”。清李渔《蜃中楼.结蜃》:“暂学长房缩地,权为娲氏补天。”

  • 耦耕

    《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论语.微子》中有“长沮、桀溺耦而耕”句,是说两位隐士一同种田。后遂用为咏隐居躬耕之典。唐.皎然《兵后与故人别予西上至今在扬楚因有是寄》诗

  • 悲颜驷

    源见“郎潜白发”。悲叹至老怀才未遇。唐王適《蜀中言怀》诗:“老少悲颜驷,盈虚悟翟公。”

  • 孙寿折腰

    源见“孙寿愁眉”。形容女子步态妖治。唐李瀚《蒙求》:“西施捧心,孙寿折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