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郑昭宋聋

郑昭宋聋

左传.宣公十四年》:“楚子(楚庄王)使申舟聘(出使)于齐,曰:‘无假道(借路)于宋。’亦使公子冯聘于晋,不假道于郑。申舟以孟诸之役恶宋,曰:‘郑昭宋聋,晋使不害,我则必死。’王曰:‘杀女(你),我伐之。’见犀(申舟之子)而行。及宋,宋止之。华元(宋大夫)曰:‘过我而不假道,鄙我也。鄙我,亡(亡国)也。杀其使者必伐我,伐我亦亡也。亡一也。’乃杀之……秋九月,楚子围宋。”

“郑昭宋聋”,意为郑国明白事理而宋国不明事理。楚王派申舟访齐,路经宋国而不让他向宋借路;同时派公子冯访晋,路经郑国也不让他向郑借路。申舟意识到他得过宋国,郑昭宋聋,情况不同,他自己将遇害。后遂用“郑昭宋聋”表示情况不同,用“宋聋”比喻糊涂不明。

唐.李商隐《五言四十韵》:“下令销秦盗,高谈破宋聋。”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郑昭宋聋,一以免患,一以召祸。”


并列 比喻情况不同。语出《左传·宣公十四年》:“楚子使申舟聘于齐,曰:‘无假道于宋。’亦使公子冯聘于晋,不假道于郑。申舟以孟诸之役恶宋,曰:‘郑昭宋聋,晋使不害,我则必死。’王曰:‘杀女,我伐之。’见犀而行。及宋,宋人止之……乃杀之。”杜预注:“昭,明 也。聋,暗也。”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一以免患,一以召祸。况各国竞骛于聪明,而我岸然自安其愚暗,将以求免,不亦难乎?”△多用于因处事不同而结果也不一样。


【词语郑昭宋聋】  成语:郑昭宋聋汉语词典:郑昭宋聋

猜你喜欢

  • 伸脚

    《晋书.王济传》:“帝尝与济弈棊,而孙皓在侧,谓皓曰:‘何以好剥人面皮?’皓曰:‘见无礼於君者则剥之。’济时伸脚局下,而皓讥焉。”三国时,东吴暴君孙皓降晋后,一次晋帝问他为何好剥人的面皮。他说对无礼于

  • 叔夜锻

    源见“嵇康锻”。形容士人隐居自适,不与权贵交往。宋陆游《穷居》诗:“清宵叔夜锻,平旦伯鸾舂。”

  • 跗萼连晖

    源见“棠棣”。比喻兄弟均贵显荣耀。《周书.李贤传赞》:“遂得任兼文武,声彰内外,位高望重,跗萼连晖,椒聊繁衍,冠冕之盛,当时莫比焉。”【词语跗萼连晖】  成语:跗萼连晖汉语大词典:跗萼连晖

  •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秀:特出。 树木在林丛中生长特出,必定会遭到狂风的摧残。 比喻优异出众之人,往往遭致别人的非议毁谤。语出三国.魏.李康《运命论》:“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 大树之功

    源见“大树将军”。谓有功而未邀赏之功。唐骆宾王《兵部奏姚州破贼露布》:“先登陷敌,无遗大树之功。”

  • 一言以蔽之

    即对丰富的内容用一句话加以概括和总结。这是孔子评论《诗经》时所使用的一个词组。他说,《诗经》三百篇,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思想纯正。【出典】:《论语·为政》:“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 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原是战国时期以老子为代表的一种复古思想。后则泛指彼此互不通声气。老子认为,国家要小,人民要少,即使有各种器具,也不使用;使人民不用生命去冒险,不向远方迁徙;虽有船和车,没有必要乘坐它;虽有武器装备,没

  • 琼田草

    汉.东方朔《海内十洲记》:“鬼谷先生云:此草是东海祖洲上有不死之草,生琼田中,或名为养神芝,……一株可活一人。……”传说在东海之中,有祖洲,上有琼田,生长不死之草,每一株草可以医活一人。后因以为咏仙草

  • 凤史

    源见“乘鸾”。指萧史,借指善吹箫者。唐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诗:“台前镜影伴仙娥,楼上箫声随凤史。”【词语凤史】   汉语大词典:凤史

  • 饭蔬饮水

    同“蔬水曲肱”。宋辛弃疾《蓦山溪.赵昌父赋一丘一壑格律高古因效其体》词:“饭蔬饮水,客莫嘲吾拙。高处看浮云,一丘壑、中间甚乐。”并列 蔬,一作“疏”,菜类。吃蔬菜,喝冷水。形容清心寡欲、安贫乐道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