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郑卫桑间

郑卫桑间

桑间在卫国濮水上。郑卫、桑间:指春秋战国时产生在郑国、卫国的民间音乐,儒家认为是淫声。《礼记.乐记》:“郑、卫之音,乱世之音也,比于慢矣!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秦代李斯《谏逐客书》:“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韶、虞:舜乐名。武、象:周乐名。


并列 郑卫,春秋时郑、卫两国;桑间,地名,在濮水之上,是古卫国之地,是男女幽会的地方。淫秽的亡国之音。语本《礼记·乐记》:“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文选·李斯〈上书秦始皇〉》:“~,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李善注:“桑间濮上,亡国之音也。”△贬义。多用于讽刺不健康的音乐。↔正声雅音


【词语郑卫桑间】  成语:郑卫桑间汉语词典:郑卫桑间

猜你喜欢

  • 橘中全局

    源见“橘中戏”。指棋局。清 丘逢甲《予题杨子仙宫诗赞仙也吾宗之彦与邑人士和章稠叠戏为玄语以答雅贶》之三:“龙脯剖完尘劫换,橘中全局正输时。”

  • 石渠刘校尉

    《汉书.楚元王传》附刘向:“刘向字子政,……讲论《五经》於石渠。复拜为郎中、给事黄门……天子召见向……以向为中垒校尉。……”汉.刘向,因在石渠讲《五经》,又封为中垒校尉。故以“石渠刘校尉”为刘向之代称

  • 诗筒

    唐白居易《秋寄微之十二韵》:“忙多对酒榼,兴少阅诗筒。”自注:“此在杭州,两浙唱和诗赠答,于筒中递来往。”唐 潘远《纪闻谈》载:元稹在浙东做官,白居易在苏州做官,以竹筒装唱和诗,由驿使传送。后以“诗筒

  • 血流漂卤

    犹血流漂杵。卤,大盾。《后汉书.郡国志一》“凡县名先书者,郡所治也”刘昭注引晋皇甫谧《帝王世纪》:“长平之战,血流漂卤。”见“血流漂杵”。《后汉书·郡国志一》:“凡县台先书者,郡所治也。”刘昭注引晋·

  • 迎紫姑

    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五:“世有紫姑神,古来相传,云是人家妾,为大妇所嫉,每以秽事相次役,正月十五日感激而死。故世人以其日作其形,夜于厕间或猪栏边迎之。”紫姑,是传说中的神名。古时儿女有夜迎紫姑神

  • 曲蘖

    《尚书.商书.说命下》:“王曰:‘来汝说。……尔惟训于朕志,若作酒醴,尔惟曲蘖蘖。’”旧题汉.孔安国传:“酒醴须曲蘖以成,亦言我须汝以成。”曲蘖,酒母。商王武丁曾将宰相傅说治理朝政的巨大作用比喻为曲蘖

  • 隆污

    《礼记.檀弓上》:“道隆则从而隆,道污则从而污。”道:指制礼的原则。隆:高。污:降。本谓丧礼的厚薄增减,决定于制礼隆降各得其宜的原则。后以“隆污”称世道盛衰或政治兴替。亦作“隆窳”。《三国志.蜀志.卻

  • 三王尹京

    《汉书.王吉传》:“吉坐昌邑王被刑后,戒子孙毋为王国吏,故骏道病,免官归。……成帝欲大用之,出骏为京兆尹,试以政事。先是京兆有赵广汉、张敞、王尊、王章,至骏皆有能名,故京师称曰:‘前有赵、张,后有三王

  • 夹袋选才

    宋.朱熹《五朝名臣言行录》一之六《丞相许国吕文穆公》:“(吕蒙正)夹袋中有册子,每四方人替罢谒见,必问其有何人才,客去,随即疏之,悉分门类,或有一人而数人称之者,必贤也。朝廷求贤,取之囊中。”此事又见

  • 梗萍泛

    同“梗泛萍漂”。唐贾岛《洛阳道中寄弟》诗:“生类梗萍泛,悲无金石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