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一味求多,结果反而达不到目的。语出《宝林禅师语录.婺州云黄山宝林禅寺》:“僧云:‘明眼衲僧因甚脚跟下红丝线不断?’师云:‘贪多嚼不细。’”后多引作〔贪多嚼不烂〕。《二刻拍案惊奇.襄敏公元宵失子》记
源见“柯烂忘归”。形容世事变迁。宋张炎《风入松》词:“一从柯烂归来后,爱弦声,不爱枰声。”
同“一鸣惊人”。宋曾巩《李氏索风堂》诗:“抱璞已三献,惊人当一鸣。”
《世说新语.排调》:“孙子荆(孙楚)年少时,欲隐;语王武子(王济)‘当枕石漱流’,误曰‘漱石枕流’。王曰:‘流可枕,石可漱乎?’孙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砺其齿。’”此事又见《晋书.孙楚
同“丰城宝剑”。元耶律楚材《和非熊韵》:“已发丰城神剑出,休嗟暗雪夜光投。”【词语丰城神剑】 汉语大词典:丰城神剑
见“藏垢纳污”。三国魏·嵇康《幽愤》诗:“大人含弘,~,民之多僻,政不由己。”
赤身裸体。佛教徒用以比喻心无障碍、挂累,十分坦荡。《传灯录》卷八:南泉和尚问陆亘:“大夫十二时中作么生?”陆云:“寸丝不挂。”主谓 原喻心中无所牵挂。后多指赤身裸体。语出宋·道原《景德传灯录》卷8:“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五:“开元中,有沙门道一,住传法院,常日坐禅。师(怀让)知是法器,往问曰:‘大德坐禅图什么?’一曰:‘图作佛。’师乃取一砖於彼庵前石上磨之。一曰:‘师作什么?’师曰:‘磨作镜
同“盘堆苜蓿”。明王思任《辛酉迎春大雪简文长集复次东坡韵》:“帐里羔羊谁唤酒,盘中苜蓿可骄盐。”
《诗.豳风.东山》:“亲结其缡,九十其仪。”毛传:“九十其仪,言多仪也。”后因以“九仪”指聘嫁的仪节。北周庾信《周冠军公夫人乌石兰氏墓志铭》:“百两言归,九仪从聘。”【词语九仪】 汉语大词典:九仪